开国君王的心路历程 记托勒密一世及其钱币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曾晨宇 发布时间:2017-05-05
在希腊化时代中,以埃及为基本国土的托勒密王国乃是当时地中海世界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托勒密一世建立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是埃及文化昌盛的代表,该馆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之一,其藏书在当时也为地中海世界之冠。此外,托勒密王国以大量发行的八德拉克马金币闻名于世。这些金币不仅反映了该国的富足,而且也映照了其作为地中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如果仔细考察埃及早期的钱币发行史,可从中探寻出该国的开国之君——“救世主”托勒密一世寻求埃及独立的心路历程。
在亚历山大大帝崩殂后,包括埃及在内的帝国各行省仍在继续铸造亚历山大式的帝国版钱币。但在托勒密成为埃及总督之后,法洛斯的亚历山大里亚城与孟斐斯的钱币开始采用新式正面图案——头戴象皮的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在象皮之下仍能够看出来阿蒙神的羊角,额头上仍可见希腊王冠束带。与通行版帝国钱币相比,其正面雕像有着两处极为明显的特征:首先是以象皮取代了狮皮,暗喻着亚历山大远征印度的功勋;新添的羊角暗含亚历山大被锡瓦绿洲阿蒙神庙祭司上尊为神的典故,与埃及密切相关。但钱币的背面却与帝国通行的钱币相差无几。由是可见,此时的托勒密尚无公开与帝国中央对抗的胆量,但他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随着托勒密重创了来犯的巴比伦中央军,亚历山大生前部将、帝国摄政佩迪卡突然被害,埃及钱币再次发生了新变化。首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脖子处开始系上了豹皮围脖,象皮的细节处理也略有不同;背面标记则变成了老鹰。在公元前316-315年,欧洲大臣独眼安提格努斯击败佩迪卡余党欧门尼斯,以佩迪卡为代表的一派势力被彻底消灭。恰在此时,托勒密统治下的埃及又进行了一次钱币革新:背面的宙斯之像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持枪执盾的雅典娜立像。雅典娜以战斗之姿出现在钱币上,她的战袍则是“仿古”的燕尾状,托勒密一世个人的纹章(站在雷霆枪上的老鹰)已放置在雅典娜右侧。钱币铭文更换为“托勒密的亚历山大(钱币)”。但不久后,总督下令立即磨去“托勒密”一行铭文,钱币仅保留“亚历山大(钱币)”。此次埃及钱币的嬗变无疑彰显了托勒密的独立野心。然而,当托勒密公然将自己的名讳印铸在钱币上时,可能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对声浪。虽然亚历山大帝国已经被各总督瓜分而名存实亡,但帝国王室仍余威尚存,公开宣布独立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同时,此举亦有可能造成埃及行省内的人心浮动。因此,误判形势的托勒密被迫收回成命,不得不将自己的名讳从钱币上抹去,再次假借亚历山大名义,“承认”帝国表面上的统一。不久后,钱币铭文再次更改为亚历山大的属格形式,与早先亚历山大帝国钱币铭文无异,埃及钱币再次回归到“正轨”。
然而,随着继承者战争局势变化,特别是独眼安提格努斯与“围城者”德米特里乌斯势力日渐强大,总督托勒密也对埃及进行着新一轮改革。约在公元前310年,他以敕令的方式将钱币重量降低了近10%,将原有的马其顿官方阿提卡币制四德拉克马钱币舍弃,开始发行腓尼基币制的四德拉克马,并将腓尼基币制规定为其辖区内的官方度量衡。埃及的亚历山大版金币也停止铸造。同时,规定外国钱币须重新熔铸,方可进入埃及国土。从埃及出土的钱币窖藏也可印证此令:在约公元前305年之前,外国银币在埃及可以自由流通,而在约公元前305年之后,埃及出土的钱币几乎都使本地铸造的钱币。在约公元前300年之后,外国钱币和重版的钱币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清除”出埃及流通领域,此现象应属故意而为。托勒密此举意在建立一个完全独立封闭的、不受外国影响的货币体系,打造封闭的经济体,同时将“外国”钱币排挤出埃及市场。自此,埃及在经济层面上正式脱离了亚历山大帝国。
托勒密力图打造出独立的埃及经济体系,以有别于其他希腊化王国,其目的不仅在维持埃及的独立地位,同时也反映了托勒密本人的政治倾向——他更愿偏安一隅,致力维护本国发展,超脱于“北方”诸将力图统一帝国的战争之中。佩迪卡与安提格努斯的极盛而亡,吕齐马库斯与塞琉古突遭暗算,“围城者”德米特里乌斯身作楚囚,最终死于囹圄,其他“被牺牲”的总督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继承者们”大多都死于非命,他们打造的基业大多也是昙花一现,最终归为土灰。而托勒密本人却独善其身,最终以84岁高龄辞世,成为继承者中唯一得以善终之人。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莱俪艺术”亮相“艺术北京”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