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文化 > 文化

天衣飞扬 满壁风动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雒青之  发布时间:2017-05-15

摘要:  敦煌是丝路上的艺术明珠,而敦煌之美,首先是菩萨之美。立志于将敦煌壁画从漆黑的石窟中展示给世人的画家范兴儒,深知菩萨的意义以及敦煌精粹所在,数年努力,对飞天壁画研究、整理临摹的再创作,弥漫...

  敦煌是丝路上的艺术明珠,而敦煌之美,首先是菩萨之美。立志于将敦煌壁画从漆黑的石窟中展示给世人的画家范兴儒,深知菩萨的意义以及敦煌精粹所在,数年努力,对飞天壁画研究、整理临摹的再创作,弥漫着绚丽和深邃的艺术美感。范兴儒新作《飞天追梦图》亦称《八十七飞天卷》,卷高52厘米,卷长50米,展现了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自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西夏和元代九个朝代以来、时间跨度近千年的代表飞天八十七身。全卷以工笔重彩传统绘画形式,采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堪称我国最长敦煌飞天历史画卷。

  在敦煌莫高窟总计超过4500多身大小、形态、色彩各异的飞天壁画中,既蕴涵着神圣的、玄秘的和庄严的宗教美感,也弥漫着永恒的、绚丽的和深邃的艺术美感。享有“范飞天”美誉的著名画家范兴儒先生对飞天壁画研究、整理临摹的再创作,使“敦煌飞天”成为具有特殊价值的一个重要艺术领域。

  他怀着对古老飞天艺术的敬畏之情和探索之心,以清晰动人而又活力四射的笔墨,将飞天的造型从宗教的氛围中引向艺术和精神的世界里。他对飞天壁画的艺术再现和精神表现,似乎始终保持着令人惊奇的可持续的驱动力,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对古代飞天艺术的现代性精神嫁接,使飞天图像具备了从神性向人性转换的意韵和样式;二是他把握住了飞天艺术形象的梦幻色彩,并精心赋予自己的作品以完美的亲和力;三是他对飞天这种超自然的艺术形象有着朴素的情感化的认知和思索,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强化了灵与肉的人文色彩;四是他的作品从造型、线条、色彩、韵律等各种艺术元素中,建立了一种相互契合,多元和谐的艺术体系。于是,我们就不难发现,范兴儒先生独辟蹊径地对飞天艺术进行了视觉上、情感上、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美学审视和崭新表达,从而使人们在对飞天形象获得新鲜感的同时,也增添了对这种艺术题材的价值重估和诗性考量。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西走廊腹地的中国西部画家,范兴儒先生无疑对敦煌莫高窟的瑰丽艺术充满神圣的情愫,他执著地向往和追求着包括飞天在内的敦煌壁画艺术境界,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也始终坚守着敦煌艺术精神中那种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高远的意境和强烈的创新。在他看来,从神化的飞天艺术形象中完全可以分解出符合现代审美心理和艺术精神的创作元素,尤其是其中最浪漫、最抒情、最有生命力的核心——就是人类千年不移的飞翔之梦。他之所以把飞天作为一个最为虔诚的研究专题,原因就在于他理解和认同飞天形象中所包涵的深厚的生命寓意,他推崇这样的多姿多彩的飞天情怀,即:“热烈、优雅、圣洁、自由”。生活中和艺术中的范兴儒先生都是那种专注地、深情地仰望星空的人,他认为飞天形象就是古代艺术家恩赐给后人的值得永恒仰望的艺术星空。在他笔下,飞天就是有形有色的梦幻曲,就是绘声绘影的小夜曲,就是自由自在的圆舞曲,就是潮起潮落的交响曲,内隐外显着的音乐性、舞蹈性、运动性足以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从莫高窟壁画中采撷的飞天原型固然有着永续不竭的经典美,而他在临摹的基础上融入精神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再创作,更是将飞天形象推向了完美无瑕的艺术高度。尽管我们还不能说他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但完全可以说他的画具备了复活敦煌飞天艺术的创新能力,如同敦煌古乐涓涓而流、敦煌舞蹈袅袅而动一样,他的敦煌飞天冉冉而升。

  范兴儒先生是在敦煌艺术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他简洁而又富有内涵的艺术轨迹是从临摹开始向创新进发、从片断思考向整体构思发展、从寻觅诗情画意向追求崇高挺进。在这一过程中,他选择了敦煌飞天艺术的再创作之路,他所希冀的目标不仅是画出充满传统经典美感的飞天形象,而且是表现饱含时代感和独创性的新飞天。他当然知道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殊为不易,必须从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上寻找和构建飞天形象的灵魂。因此,他常常屏息静气地置身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世界中苦思冥想,那些他熟悉至极的飞天造型让他也产生了飞翔的欲望,而每一次灵感的飞翔都使他眼前豁然鲜亮,飞天形象仿佛从壁画上盈盈而动,呼唤着他内心的新飞天破茧而出。敦煌飞天就成了范兴儒先生的画业,而范兴儒先生又以自己的智慧、才情和创新精神为敦煌飞天增色,他的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能够成为当代对敦煌飞天艺术进行专题研究、整理和再创作的著名画家,范兴儒先生靠的不光是天资和机遇,他很早就独具慧眼地青睐飞天艺术,并且很早就着力在这一尚未有多少画家涉足的重要艺术题材上进行孤独而恒久的艺术探索。他遵从前辈恩师常书鸿、韩天眷、汪岳云诸先生的谆谆教诲,发扬和学习敦煌研究院老专家、老学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超的临绘技艺,始终不渝地从古代先贤的艺术中发掘鲜活的细节、鲜明的风格和鲜亮的语言。当他与心仪已久的艺术形象“敦煌飞天”不期而遇时,他一下子就感觉到内心里生长出无限的审美激情,那些应接不暇的飞天形象日日夜夜搅动着他的灵魂,他毫不犹豫地就把自己艺术生涯中的黄金年华奉献给了敦煌飞天艺术。在既不是专业画家又不是专业敦煌学家的特殊情况下,他以近乎偏执的顽强意志和探索精神沉湎于钻研敦煌飞天艺术,他所付出的心血难以用笔墨来形容。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范兴儒从一位训练有素的科班出身的学院派画家,到成为一位风格独立、自成一体的飞天艺术大家,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原因主要归功于:他对民族艺术具有天然亲近感,“敦煌飞天”作为他对民族艺术的介人和贡献方式,使他能够不遗余力地付诸努力。与此同时,他拥有一颗飞天一般不断飞翔的向美求善的诗人心。他的画家气质中的核心就是诗人本性,他所再创作的所有飞天形象可以汇成一条奔腾的河流,流经所有热爱美、向往美、创造美的心灵。

  “范飞天”的美誉,使范兴儒先生在国内外“飞天迷”的心目中,具有非凡的艺术影响力,认为他是从古老的敦煌大地上腾空而起的飞天知音。我们在欣赏范兴儒先生敦煌飞天作品时,最应当把握的阅读点或兴奋点大致有六个:其一、从印度飞天到敦煌飞天再到经范兴儒先生再创作的飞天,不是简单的艺术技巧上的肤浅继承,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精神融合,我们从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飞天形象中呼吸到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其二、范兴儒先生对敦煌飞天艺术的再创作之所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它们以巨大的非物质的审美能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它门所激起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使我们的心灵远拒审美疲劳;其三,敦煌是飞天的第二故乡,而敦煌艺术则是范兴儒先生的精神家园,他以清新的、自由的、和谐的笔墨绘制出的飞天形象,寄托着他的大梦大爱、大真大美;其四,范兴儒先生的飞天作品使人从容、使人思考、使人温柔、使人清醒,他借助飞天形象画出了感天动地的浪漫主义的优美史诗;其五,范兴儒先生是一位有独特美学思想和哲学情结的画家,他赋予笔下的飞天形象以精神的深度性,让人通过精美的画面强烈地感受到人生的光芒和自由的价值;其六,范兴儒先生的飞天艺术有意识地继承和光大了他所喜爱的盛唐气象,将雄浑豪放和秀丽飘逸融为一体,画面上的飞天形象丰满、华美、健康、柔润,洋溢着舞袖云霄的蓬勃生命力。诗仙李太白《古风》诗句云:“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这真是咏叹飞天形象的神来之笔!这种经久不息的飞天诗意正是范兴儒先生作品的艺术基因。范兴儒先生的神奇画意与李太白的亘古诗意,跨越时空互为映衬。

  范兴儒先生潜心钻研飞天艺术,对经典原型的把握更加深入、生动、自如,构思新作更加精准、严密、敏锐,技法运用也更加传神、精美、多变,特别是在作品的整体构思和氛围营造上颇富匠心,大胆借鉴了中外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绘画语汇,使飞天艺术呈现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理念特征。被池田大作先生赞为“敦煌光彩”的范兴儒先生,必将为博大精深的敦煌飞天艺术带来耳目一新、气度非凡的艺术之光。

  链接

  范兴儒,1941年8月出生于甘肃张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校期间受业于常书鸿、汪岳云、韩天眷等著名教授。四十多年来专题研究、整理、临摹敦煌飞天,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自1992年至今,先后在敦煌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深圳大剧院、甘肃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与此同时,作品还在日本、新加坡、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展出。先后出版有《敦煌飞天》、《敦煌菩萨》画册。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丝绸之路:半部中国文化史

下一篇:丝路文化:冰山才露一角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