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吟诵·高考·文化传承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华锋 张宁  发布时间:2017-06-02

摘要:  五天之后,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拉开帷幕。  十六天之前,笔者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岭南师范学院进行了《远去的读书声——华调吟咏的特点和吟诵方法》的宣讲。  近年来,除了西藏自治区,“华调吟咏”的足迹已经...

  五天之后,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拉开帷幕。

  十六天之前,笔者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岭南师范学院进行了《远去的读书声——华调吟咏的特点和吟诵方法》的宣讲。

  近年来,除了西藏自治区,“华调吟咏”的足迹已经编辑全国各地,可以说,已经走出大学校园,唱遍大江南北,成为以“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为主题的中华吟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氏吟诵调的特点

  1982年,河南大学华锺彦先生首倡唐诗吟诵,并于是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吟诵研究机构——唐诗吟咏研究小组,由此开始吟诵学的研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吟诵资料基础上,华锺彦先生提出格律诗吟诵的基本原则,逐步形成了三大特点:

  首先,触类旁通的读书方法。传统吟诵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触类旁通的“句型结构”,如果这种方法只能吟诵某一首诗,它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华调读《诗经》、读《楚辞》、读古诗各有曲调,但这些曲调在吟诵这一类的诗作中皆可通用。

  其次,特别注意字词等细节的处理。如唐诗名句“风烟望五津”、“日照香炉生紫烟”、“绝胜烟柳满皇都”,三句都有“烟”字。而华调吟诵时就重点强调三个“烟”字不同的文化内涵:“风烟”句强调曲调的婉转,表现风尘烟霭苍茫无际的意境;“紫烟”句注重豪迈的气势,吟出直上九重霄的动态;而“烟柳”句则需要展现清冷幽静的境界与画面。华调认为,吟诵其实就是走进古人的心灵深处,体会诗文创作的文化背景。

  第三,学习诗词的基本方式。古代诗词曲与吟诵一体,不可分割。穷其情思、熟稔平仄、润色修改、完成创作的过程与吟诵自赏、以声示人、互相唱和的过程实为一体,不可分割。所以,华调吟诵非常注意区别于时下的朗诵、歌唱、吟唱等,强调恢复古代诗词吟诵的原生态,强调声情并茂地再现古代诗文原汁原味的魅力。

  “得吟诵者得高考”

  在各地宣讲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得吟诵者得高考”的理念。为什么这样说? 

  吟诵是我国传统读书方法,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充满感情的一种读书方式。中国古代读书人都用这种游走在读与唱之间的读书方法创作诗文、欣赏诗文,自古以来,吟诵就是创作、阅读、欣赏古诗文的最佳途径。

  高考语文作为所有考试科目的第一科,其重要性自不必言。从表面上看,语文学科在七百五十分的成绩里只占了五分之一,但是所有学科成绩的好坏都取决于考生能否很好地理解出题人的意图,能否用准确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这些都与考生的语文水平息息相关,得语文者得高考就是这个意思。仅就语文学科来说,诗歌默写、欣赏、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占了将近百分之六十的分值,而这几个板块能力的提高与吟诵有着莫大关系。

  首先,吟诵能够提高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速度和准度;其次,吟诵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诗歌和古文的风格、内容,情感和时代背景;最为重要的是,吟诵有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古代的诗人学者,让学生在思想深度和广度上上一个层次。

  众所周知,诗歌默写考察的是学生对古诗文记忆的速度和准度,我们在吟诵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越是难背的古诗文,用吟诵的方法记忆的越发准确,高中教材中的《诗经》选段、《楚辞》选段以及《琵琶行》等比较长的内容一直是背诵难点,学生们即使背下来也容易忘记,但是用吟诵方法“唱”出来之后,他们觉得特别好玩,走路、吃饭、课间玩耍时候可以“唱”这些平时感觉非常拗口的诗词,不知不觉之间就背下了这些古诗词,而且能够掌握得非常准确。

  诗歌欣赏虽然在高考语文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历年来学生们的得分普遍偏低,究其原因,在于只注重古诗词的背诵,而不求理解和感受,不懂得诗歌的声音与情感风格之间的关系,高考诗歌欣赏常考的内容不外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风格以及表达技巧,这三项恰恰都与吟诵有着莫大联系。吟诵是用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轻重来再现诗人情感和风格的一种读书方法,在这样欣赏性的诵读中,词句间的对仗、对比、衬托等都是可以通过声音来传递,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能够真正地吟诵出来这一首诗歌,就一定能够完全掌握高考诗歌欣赏要求的各项内容。很多学生在面对诗歌欣赏的时候,尤其是遇到问诗人情感的时候,往往是一脸茫然;更有甚者,直接说出:我又不是他,我怎么知道他怎么想的。我们的学生不是诗人,但是吟诵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不仅保留了诗歌中声音和意义情感的关系,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2015年笔者曾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吟诵教学,力主学生应该从吟诵的角度切入古诗词的鉴赏,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对古诗词赏析这个考题的娴熟程度超乎寻常。一次上课,笔者刚刚说出“当年万里觅封侯”这句诗时,学生们就喊出了“老师,壮志难酬,壮志难酬”,这就是吟诵的魅力。让学生们从不畏惧古诗文到喜欢古诗文,再到能娴熟地掌握诗歌欣赏,进而到喜欢挑战不同的诗人,喜欢挖掘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的诗歌风貌,这种快乐而又有效的学习,只有传统吟诵可以做到。

  一直以来,作文在整个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值都是最大的,但是大家在准备作文考试中却往往收效甚微。因为高考作文除了审题、字数、卷面等硬性规定以外,想要拿到比较好的成绩主要参考学生作文的文采、思想性、创新性,这些对于一个没有什么读书素养的高中生来说自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对于一个喜欢吟诵的学生来说就不在话下了,吟诵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更多古诗词,有平时积累的大量古诗词作为基础,文采自然不是问题。学者华锺彦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写得文从字顺不难,要想写得文采斐然就必须有深厚的古诗文基础,关键时候引用两句骈文,文采自然就出来了。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思想真挚感人,语言恳切周祥,最出彩的当然属“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句。所以,学习吟诵与学习古诗文、与写好作文有着密切关系。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传统吟诵最讲究用声音传递情感、风格,表现诗人不同境况下的诗歌的区别以及这些诗歌与时代风貌之间的关系,华调吟诵更是讲究吟诵一首诗时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这首诗创作时的背景,了解这首诗的文化意蕴。所以在调整吟诵声音的时候,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探寻了不同时代的风貌,这些诗人在学生们的眼中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品格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优秀的诗人会引领我们的学生努力向上,这种精神状态和对诗词的理解呈现在作文中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性。所以我们说诗歌欣赏是个小题目,却又是个极大的题目,因为当诗歌欣赏与作文可以呼应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课堂便具有了生发性,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古诗文、喜欢语文,大概这就是传统吟诵的魅力吧。

  吟诵作为传统的读书方法,所读的内容都是传统诗词中的精华,所用的方法都是中规中矩的读书方法,因此把吟诵带入中小学的学习中,可以帮助青少年背会大量的古诗文,对于扩大青少年的文化视野,增厚青少年的知识储备,提高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都是善莫大焉,我们经常说,吟诵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温文尔雅的君子风范,道理就在这里。通过吟诵的学习,使我们的青少年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比提高语文成绩具有更重大的价值。

  吟诵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对学生在面对高考压力时的情绪舒缓和自信心激发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古典诗词中不乏刚健有力具有进取精神的,经常吟咏这些诗词,会对学生的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缓解竞争激烈的高考带给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促进自己在逆境中奋发。我们希望:吟诵这种渐行渐远的读书声,能够再次在我们的课堂上响起,让我们的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声音之美、画面之美,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谦谦君子。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6号

下一篇:“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瓶颈与对策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