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百姓辛苦钱有丁点损失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李力 发布时间:2017-06-09
信息化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如今,只要有一部手机和几张银行卡,衣食住行即可轻松搞定。然而,不见面的交易方式,也给各类诈骗提供了生存空间。
近年,形形色色的金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这些诈骗分子,通过使用假币偷梁换柱、进行电信诈骗等多种方式,以诈骗钱财为目的,轻则让百姓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不翼而飞,重则令一些人倾家荡产,背负巨额债务,给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侵害。作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屏障,银行在防范和化解金融诈骗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农行苏州吴江分行一直以来对防骗识假工作标本兼治,常抓不懈,推动柜面反假、防范诈骗能力持续提升。2016年,该行共堵截假票据1张、假币2057张(枚)、假证件10张,涉及金额17.55万元;堵截电信诈骗19起,为市民挽回金额损失827.63万元,有效保证了群众资金安全。
警示宣传 让防骗知识家喻户晓
防范诈骗须强化舆论氛围的营造,做到家喻户晓。走进农行吴江分行每个网点,处处可见防范各类诈骗的提示。网点门楣、LED宣传栏、网点视频屏幕等平台,都成了防骗识假等方面安全防范宣传阵地。自助服务区“请不要给陌生人汇款”广播提示音反复播放,随时随地警钟长鸣。
在网点柜面、大厅展架显眼位置,摆放了专门印制的各类防骗识假宣传手册,“警方提示”台签随处可见。为强化宣传影响力,网点大厅显要位置专门放置宣传“防骗识假”知识易拉宝,提醒每一位走进农行的人防范各类金融诈骗。
网点防范金融诈骗的网络编织得天衣无缝,外围载体宣传也得到强化。近年来,农行吴江分行结合“金融知识万里行”、“六走进”(走进专业市场、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三农”、走进高校、走进商区)等活动,持续加强金融安全知识传导宣传。农行工作人员现场发放预防金融诈骗宣传资料,通过案例分析、业务咨询等方式,与广大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互动,有效增强人们安全防范意识和水平。
员工教育 绷紧防范这根弦
要让群众绷紧防范金融诈骗这根弦,首先银行员工自身要做到心知肚明。近年来,农行吴江分行时刻都在强化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为做好全民防范打下扎实基础。
每天晨会、夕会和不定期举行的各类专项会议,都成为农行吴江分行引导员工增强安防意识的平台,通过认真做好各相关操作流程及环节风险提示,督促全员认真核对客户身份证件,仔细辨别假币、假票据等相关要素,确保业务处理真实可靠、安全运行。
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是该行针对日趋严峻的安防形势采取的又一应对措施。该行一方面组织员工加强对上级行下发的相关制度流程和文件资料学习,及时做好相关案例分析和风险提示;另一方面不定期举办以防骗识假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有效提高了网点员工防骗识假意识和水平。
实时推进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
在加强员工教育体系基础上,农行吴江分行强化实时推进,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带头,注重强化大堂管理,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农行吴江分行,无论走到哪个网点,无论各网点班子成员分工如何,都把防骗识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管是日常事务还是大堂值班,网点班子领导都不失时机地带头做好对相关客户的安全防范引导,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银行大堂管理,关乎客户资金安全,工作人员必须火眼金睛,方能识破骗局,让客户避免上当。为此,农行吴江分行在落实大堂各岗职责、人员配备基础上,着力督促大堂人员进一步强化对等候区、自助设备区客户的关注,尤其要求大堂人员密切关注神情、举止异常客户,及时做好风险识别、跟进防范措施,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由于工作人员的出色表现,仅2016年就堵截电信诈骗19起,涉及金额827.63万元,保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长效管控 防骗识假纳入绩效考核
防范金融诈骗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必须用严格制度管控到位,确保收到实效。农行吴江分行人这么想,更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农行吴江分行把防骗识假工作纳入网点各岗位人员经营目标制和当家行长“四个一”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考核,让每个人都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同时,该行组织网点员工开展安防紧急预案演练,通过持续强化银警联动宣传,帮助客户提升安防意识,更好地维护客户合法权益,收到了明显效果。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搭建人才流动平台 中国IT人才定制化就业创业联盟平台发布
下一篇:打造产业化集藏盛宴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