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文化 > 文化

晚霞映满天 丹心写忠诚 记河北省人民银行离休干部王杰平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李文龙 常琳  发布时间:2017-06-16

摘要:  当很多退休老干部享受安逸平静的退休生活时,王杰平还在为老乡们的事而奔走,每当人们问起时,他都会说,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王杰平工作经历的最后一站是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任副行长、党...

  当很多退休老干部享受安逸平静的退休生活时,王杰平还在为老乡们的事而奔走,每当人们问起时,他都会说,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王杰平工作经历的最后一站是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任副行长、党组成员。王杰平经常说,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老有所为”,是他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发挥余热、奉献更大人生价值的生动体现,在离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身老区扶贫富民事业,帮助家乡建设寻求资金,几乎是他日常生活的全部。

  王杰平的出生地是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原为两千多年前中山国国都所在地,村北山里有石英矿、蛭石矿等矿产资源,又盛产优质小麦,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些本可以为村民带来富裕的资源,却因为道路不通而闲置,村里依然过着贫穷闭塞的日子,村前的滹沱河和水库把三汲乡和县城分隔开,成为村民出行的最大障碍,也成为王杰平童年记忆里的“天堑”。

  看到城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家乡百姓却仍然只能维持温饱,王杰平心想,一定要为家乡修一条像样的大道。

  从此,四处求援和游说,就成了他的“份内事”,省市县交通部门最终被他的举动所感动,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终于修起来了。路修好了,百姓致富的路也就通了,王杰平的本村访驾村富裕了,以往闭塞的三汲乡变得四通八达,乡镇经济发展起来了。出于王杰平的感激之情,家乡百姓自发为他树立了一块功德碑。

  王杰平帮助平山县张家川村修建生态坝的事迹也在当地广为传颂。张家川村地处深山,人均只有6分地,即便如此,每到雨季山洪暴发时,农田往往被冲毁,旱季更是连吃的水都没有,筑起一道储水的拦水坝,是张家川村人几代人的愿望。

  但100万元的修坝费用对这个贫困小山村来说不啻一个天文数字。听说王杰平是个热心肠,1994年,张家川村支书和主任找到王杰平,请他帮忙。王杰平被他们不辞劳苦四处奔波求助的诚心所感动,不记得多少次踏进机关的大门,四处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到1998年夏天,省农行按照政策拨出105万元专项贷款。

  水坝建设得到了乡党委和乡政府的支持,终于筑起一道巨石大坝,建成一座水库,工程集储水、灌溉、发电、抗旱等功能于一身,惠及一方百姓。而且,水电站还能够供下游十几个村农用电,村里人做饭、取暖用上了低价电,取代了木柴和煤炭,环境得到保护。有了水,村里的种植业也发展起来了,已经有苹果、核桃、猕猴桃等多个水果品种。

  把百姓的事挂在心上,是王杰平的一贯作风。在工作期间,王杰平就是一个兢兢业业、有着崇高理想,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为党的事业无私奋斗的人。

  出身农民家庭的他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在这里他经受了磨练,增长了才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任衡水地区百货公司书记期间,他的领导能力逐渐表现出来,在1963年衡水遭遇洪灾、1966年邢台地震期间,他始终坚守在救灾的第一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大潮中,王杰平在河北省工商局任职,这段时间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认真思考,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动,撰写了多篇基层调查报道,卓越的专业能力体现出来。比如,他撰写的调查报告《开放农村集贸市场就是好》在新华社内参上刊发,他还撰写了《恢复和发展城镇个体户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当发展农村个体商业势在必行》等多篇调查报告。这些报告和观点都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认可采纳。省政府还特地让他参与了重要文件《关于恢复和发展城镇个体工商业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和《农村社员从事个体工商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起草工作。他主持制定的《河北省工商、农商和不同商业部门之间经济合同管理试行办法》和《河北省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都做为省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发,施行时间长达十几年。

  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家庭生活中王杰平也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的儿子、女儿以及他们的爱人均事业有成,孙辈也都学业有成工作努力。在王杰平看来,这源于培养出了良好的家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出生在革命家庭的王杰平,祖辈们勤劳、朴实、善良的家风在他身上有明显的印记。他不仅关心兄弟姐妹,对于子女也是严加管教,在孩子眼里,他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又是一位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的慈祥的父亲。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个大孝子,他的爱人也是人人夸赞的好儿媳。

  在为官生涯里,王杰平两袖清风,没有借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一点私利。子女求学和工作他也没有“帮过忙”。个人生活更是简朴,直到工作很多年后,他才分到了单位的单元房。

  “俭以养德”,是王杰平一贯坚持的道理,他认为要想使孩子们成才,必须要让他们去艰苦奋斗。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好的物质条件,但对孩子们的思想进步,他却非常关心,时时督促。孩子们结婚时操办也是极其简单,他觉得,搞仪式大办宴会,那是铺张浪费,对孩子们的成长生活没有任何作用。

  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他把做事讲原则的作风传承给了孩子们。因为孩子们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他要求孩子们以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要牟取私利,在大事大非面前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孩子们成人后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感到非常欣慰。

  良好家风不仅是立家之本,而且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良好家风也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王杰平淳正家风的培育和传承,也成为他的孩子们为人工作的基石,也带给我们其它家庭很多的借鉴和思考。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如何阅读经典?

下一篇:伤离别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