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电影市场:期待下一次腾飞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安仁  发布时间:2017-07-24

摘要:  从214亿元到455亿元,5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翻番,是过去5年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最有力的见证。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中,进入影院成为一些人首选的文化消费方式。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波峰波谷,国产电影遭...

  从214亿元到455亿元,5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翻番,是过去5年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最有力的见证。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中,进入影院成为一些人首选的文化消费方式。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波峰波谷,国产电影遭遇好莱坞电影夹击、一些院线垄断排片、国内影院面临单银幕产出下降困扰……但突破时点瓶颈后,又会是一片广阔天空。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产业发展走上法制轨道。中国电影人在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直面问题,锐意创新,下一次腾飞不再遥远。

图为影院开办演唱会的场景

  2013年,我国仅拥有3825家影院,19649块银幕,全年票房收入214亿元。短短5年间,目前,我国拥有影院8523家,银幕46721块,2017年上半年便已实现票房收入超过254亿元,超过2013年全年票房收入。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缩影。过去5年,以电影市场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市场发展迅猛。不论是一线白领,还是小镇青年,去影院看电影,再也不是奢侈的文化享受,成为多数年轻群体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

  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对规范经营、鼓励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电影行业与电影市场,亟待下一次腾飞。

  高速发展与时点过剩

  中国电影市场高增长背后,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逐渐显现:票房方面,2015年,票房收入438亿元,2016年票房收入455亿元,没有实现以往的高速增长;影片方面,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面临不同以往发展格局:2017年,好莱坞诸多IP影片集中爆发,冲击着国产影片的生存空间;影院方面,影院单银幕产出降低,影院同质化、缺乏品牌,经营模式单一,困扰着电影市场终端发展格局。这些,对于处在全球第二位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代表着前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即将过去,迎来突破瓶颈、平稳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电影产业的终端——影院层面,高速增加影院数量与银幕数量以及不断更新的放映技术,并没有迎来单银幕产出的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单银幕产出在下降。于是有声音提出,国内影院进入了过剩阶段。

  在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看来,这些只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改革与发展,一些问题将被化解,一些成绩终会显现。电影行业出现的“过剩”是阶段性时点上的过剩,这源自内容供给没有跟上终端影院的发展速度,影院建设快而有质量的影片却不多。因此,市场已经不是快速发展阶段。在平稳发展时期,一方面需要上游的电影制作团队生产高品质国产影片,另一方面,她提出影院“内容多元化”的应对策略,通过引进演唱会、舞台剧、儿童剧的方式,突破电影行业对影院形成的经营“天花板”,并已取得不错反响。大地影院集团成为影院多元化经营首倡者后,一些经营者也加入到“多元阵营”。

  影院多元化发展之道

  评判影片或影院的优劣,人们喜欢使用“上座率”的概念。相比“上座率”,于欣更倾向于用“资源使用效率”,并将影院定义为具备内容属性的零售企业,而不完全仅为放电影的空间。这一概念的突破,对影院来说,是一次解放。

  在影院行业中,几家大型连锁影院构成了市场竞争主体。其中,万达影院具备一些天然优势,在许多新兴商业地产中,万达广场往往与万达院线同时出现。集中一体化的购物、娱乐、观影体验,为影院行业提供了多元经营的基础。而国内多数影院,并不具备自家商业地产的依托,纯粹的影院经营,需要拓展思路,实现内容多元化。

  大地影院尝试在影院内开展小型演唱会,邀请老狼、汪苏泷、郝云等歌手现场演唱,开拓了2017年影院多元化发展先声。以往,传统影院经营范围是在半径3公里以内,而在影院开办演唱会,打破了“3公里魔咒”,范围覆盖全城,更有很多粉丝乘坐飞机、火车赶到现场。相比于体育馆内的演唱会,影院内的演唱会更能实现歌手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现场秩序与气氛营造更容易实现。

  此外,多家影院也加入到多元化经营阵营:博纳影院曾表示,电影院应由过去单一的产品向多元化服务转变,客群也从原来的高端消费变成大众消费,因此在服务方面,要提供更多迎合消费者的线上服务及电影衍生商品服务。在业态搭配上,影院与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结合。除传统的爆米花及可乐这些食物外,影院还增设许多休闲娱乐设施,迎合需求。同时,保利影院也加入新科技元素,提供VR体验等设施,使影院不再依赖单一放映的简单经营模式。

  “内容多元化,是我们坚定突破的方向”,于欣说。由于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广告收入、衍生品收入将远远超过单一影片票房。更重要的是,其所带来的影院品牌影响力,也会推动影院品牌的建立。“电影+”战略,依托的仍旧是电影行业,电影还是主要素。

  再次腾飞东风何在?

  当前,国内影院对大多数客户来讲,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品牌忠诚度,观众去哪家影院观影,往往取决于距离与场次,而影院品牌则被淡化。影院同质化、缺乏差异。而这一方面来源于传统的影院单纯放映的经营概念,一方面更来源于内容同质化,放映的内容没有差异。如果实现内容差异化,电影市场才会形成差异竞争,无疑将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利于小众艺术影片成长。于欣指出,破解这一困境的焦点在于影片分线发行。

  影片分线发行的基础,是拥有足够数量的优质影片供给。2017年,好莱坞IP集体攻击下的国产影片一时恐难担此重任。保障、促进优秀影片生产创作,是中国电影人的职责,也是电影市场再次腾飞的希望所在。

  当下的国内票房,进口电影占据半壁江山,人们不禁担心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但是反观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票房收入的八成以上,都交给了进口影片。这对本土影片的创作极为不利。在国内,3月份颁布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给电影行业带来利好。在法律框架下,3月份,300多家影院因不规范经营受到处罚,对制片发行、影院终端的偷漏瞒报进行严厉打击,这一事件标志着市场的严管,将为电影创作营造健康环境。同时,《电影产业促进法》对上游制作进行了很多松绑、鼓励激励,对上游进行保护。

  据市场观察,如今的观影人群与前几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几年,在二三四线城市,武打片、特效电影票房明显高于其他题材影片,而如今,像《摔跤吧!爸爸》这一类的现实生活题材影片,在三四线城市收获了异于以往的票房收入与口碑。这昭示着观众品味在发展、鉴赏能力在增强,这种变化,为国产优质影片的诞生提供了市场土壤。

  于欣认为,相比于电影产业成熟的国家,国产电影还处于初级阶段,成长的阶段无法跨越。目前,国内电影制作人通过并购整合、合拍来吸取好莱坞电影经验,寻找未来突破的机会。当前,在以弱博强的基础上达到目前的份额已属不易。

  经过2016年的考验,中国电影市场与电影人愈加理性、成熟,正在投拍的一批国产电影更注重质量把关,将在未来两年内陆续面世,届时,会改变很多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知。不论是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是中国的电影人,在经历了狂欢与落寞后,都需要重新学习。未来电影市场,仍旧依靠日益成熟、多元的影院与日益精彩的国产影片。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文化与金融:如何“联姻”

下一篇:寻找自我的征途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