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务院进一步推进双创意见的点评:双创是重提还是持续在推进?
来源:华泰证券 作者:李超 发布时间:2017-07-28
双创并不是重提而是持续在推进
我们认为双创并不是重提而是持续在推进之中。 3 月份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了 2017 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创业”一词出现了 10 次,“创新”出现了 21 次,总理强调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月份《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第二批共 92 个双创示范基地; 7 月份《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提出六大措施充分释放双创潜能; 9 月份将由 11 部委承办的全国双创周将会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由此可见双创并没有中断,更不是重提,双创一直在持续推进之中。
为什么要持续推进双创?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应的是生产函数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能影响到中期经济增长的表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存在极限,不可能在长期推升增速。而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了经济增速的长期水平。因此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一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样,都是国家谋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大棋”。同时,经济潜在增速稳定在较高水平上也将缓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压力,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也能减少刺激性政策对宏观经济带来的扭曲。
双创是持续提供催化剂但还要等待科技周期
2014 年 9 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国家提出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在刺激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但是,不管是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化时代,还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起点的本轮经济飞速发展,都说明科技进步是具有偶发性的。鼓励“双创”能够持续为科技进步提供催化剂,但并不必然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梯度变化仍需等待科技周期的出现。短期内来看,仍然需要从资本、人力和土地方面持续发力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双创是实现动能转换重要推动力
我国实体经济内在动能尚未完成切换,当前更多还是依靠基建、地产等传统动能驱动,但传统动能对经济的边际带动效应已经在减弱。创业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国经济只能依靠改革创新找到出路,加快转型升级。强调双创,要以我国丰富的人才资源为支撑,既培育壮大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传统制造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实现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长远目标。
深化双创下一步的四个重点
从工作方向来看, 四个领域值得关注: 一是“ 互联网+”,信息消费和网络消费的崛起已成趋势,今年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值得关注。二是“中国制造2025”,这是国务院层次解决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大力推动下,叠加我们上半年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态势,我们认为至少可以观察到制造业利润的修复改善。三是军民融合及科研院所改制,叠加军工领域混改,有利于释放技术创新正外部性。四是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这是我们一直鼓励的创新方向。从方法手段上,将通过产权保护、财政扶持、金融创新、税收减免、 人才激励、示范基地建设等多种手段形成合力。按照惯例, 9月份要开展双创活动周,可能产生催化剂效应。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宏观周报:二季度美国经济回暖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