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中摆渡灵魂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周慧虹 发布时间:2017-08-11
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一部心灵治愈小说。小说讲的是15岁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途中,突发交通事故魂落荒原,男孩崔斯坦带领她穿越荒原,帮助她实现灵魂的摆渡,而摆渡人崔斯坦漫无尽头的生命也被升华,两人皆达彼岸。
这部乍读起来不乏荒诞意味的小说,事实上是对现实的隐喻。我们许多人原有的生活未必理想,面对漫长而短暂的生活,如果,我们能从中走出来,遇到彼此相称的那个人,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一路坚持携手同前,艰难曲折过后,迎来的会是成就对方的同时也成全自己。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小说,不同读者会有不同视角,做出最符合自我内心预期的解读。当多数读者从这部小说中读出人生与人性、勇敢与坚韧、阳光与柔情之时,我则不由联想到了读书本身。
我在想,一本本摆在书架、现身网络的优秀书籍,恰如一个个默然的摆渡人。物欲横流、世风喧嚣中的我们,灵魂其实也正处于生死边缘,行走于漫无边际的荒原。那些书籍就是离我们不远处山坡上的摆渡人,它们如那个男孩崔斯坦,“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似乎就是特意在此等候”。读书之路上,有幸遇到“崔斯坦”,那就抓紧他的手,在他的引领下一道共赴彼岸,这样,对于我们,实现了灵魂的重生,而对于那些优秀的、适合我们的书籍,又何尝不是一种重生,何尝不是进一步体现了它的价值?
崔斯坦日复一日,帮助摆渡了形形色色的灵魂。而作为我们,与书结缘,从书中读出智慧与充盈,使自己的心得以穿越自私冷漠、唯利是图、沽名钓誉等荒原,当我们成功抵达彼岸之时,其实,我们自己也有机缘成为一个摆渡人。我们可以把所思所想化作语言文字,可以凭借书籍的指引走出真我风采,并且,以之影响带动其他读者亲近读书,创造条件使他们也能与更多好书牵手,让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把握自我,不满足于随波逐流。我们因读书摆渡别人,别人再以类似方式摆渡他人,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那么,我们所处的社会无疑将是一个书香日益浓郁的社会,逐渐沉沦的灵魂也才可能愈见其少。
《摆渡人》中的崔斯坦与迪伦,他们穿越荒原的过程是惊险而孤独的。所幸,读书没有那么可怕。读书固然需要我们沉静下来与自我的心灵对话,需要我们抵御懒惰、浮躁的恶魔侵袭,然而好在,我们置身于一个好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版繁荣,它为我们阅读更多优秀书籍,实现自我灵魂的高层次摆渡提供了良机;这个时代推崇全民阅读,它使我们穿越荒原的路途不只有黑暗恐惧,更有光明温暖经常陪伴左右;这个时代网络信息化程度愈益发达,它令种种形式的“共享读书”成为可能,在网上网下与人分享中我们的阅读亦可转变为高效“悦读”。
近些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可究竟有多少人虔诚地拉紧了读书的手,究竟有多少人在读书中渡己、渡人?情况恐非完全乐观。由是观之,在读书中摆渡灵魂,依然“在路上”。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仰望军旗
下一篇:自然人性与文化人性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