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经济运行整体仍稳健 深化改革培育新动能
来源: 作者:黄剑辉 王静文 应习文 刘德伟 任亮 孙莹 张雨陶 袁雅珵 刘杰 刘桂林 发布时间:2017-08-18
7 月份以来,世界经济整体稳健复苏,就业回升与通胀长期不达标成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矛盾。美国经济复苏略显疲态,9 月料将启动缩表,但 12 月加息预期回落;欧洲经济复苏步伐稳健,能否持续存疑,短期仍需宽松支持;日本主要经济指标疲弱,通胀目标实现时间屡次推迟;新兴经济体复苏放缓,主要国家接连降息。 整体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存在波折,我国外需复苏相对温和。
7 月份我国各项宏观指标出现回落。一是工业增速同比增长 6.4%,较6 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 二是内外需同时回落,其中 1-7 月投资同比增长 8.3%,7 月消费同比增长 10.4%,出口同比增长 7.2%,三者均呈现回落态势;三是货币增速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新低。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呈现不少亮点,一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社融增加好于预期,显示实体需求依然较强;二是通胀保持温和,核心通胀仍处在高位, PPI 止跌; 三是人民币汇率走出独立行情,贬值预期扭转; 四是服务业生产指数较为稳健,服务业投资逆势增长。
经济放缓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整体看经济运行仍较为稳健。一是 6 月各项宏观数据明显转好,市场对此过于乐观,是 7 月数据不及预期的重要原因,事实上 7 月各项数据与去年同期比仍然明显好转;二是 7月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及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对生产有所影响;三是上半年财政刺激连续加码后,7 月财政支出显着回落,影响了投资,同时,地方债加速发行和财政存款增加拉低了 M2 增速,预计后期新发地方债等财政资金的运用投入实体将起到明显的“稳增长”作用。
政策展望与建议。淡化短周期波动,专注如何通过改革、开放、创新释放经济长效增长的新动能。应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加强地方债务管理;二是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三是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深化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五是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采用强财政与稳货币的组合。财政政策从减税降费、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发展 PPP 三方面入手;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中性。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逃不开的股市“新周期”(上篇):A股市场流动性专题报告(0814)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