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心理盲区与管理“遮蔽术”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李赫宇 发布时间:2017-11-06
开栏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科研部主任李赫宇博士,把素有“汉语言活化石”之称的成语,与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相联系。李赫宇认为, 成语微言大义,蕴藏着历史经验、处事谋略、人事智慧,体现出古人对人性心理的深刻剖析、对事物普遍规律的绝妙提炼;而现代管理学、心理学,本质上也是对人心、人情的把握,只是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在此角度上,两者可以打通。透过生动有趣的成语文化,可以把握企业管理和心理分析精要,可以获取企业管理的谋略和洞察人性的技巧。本刊从即日起,开设“成语MBA”专栏,将成语文化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融通,提炼理念、规律和经验。
瞒天过海和暗渡陈仓,同出于《三十六计》,两者含义虽有一些差别,但在计谋的本质原理和具体操作上,却大致相似。
瞒天过海——瞒住上天,偷渡大海。《三十六计》原文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意思是说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隐藏的最高境界,是把秘密隐藏在公开事物中,而不是一味回避、逃避、藏着掖着。它强调将真实意图隐藏在表面行动背后,从而利用伪装的公开假象,在暗地里行动,出奇制胜。阴到极处就是阳,所谓物极必反,最危险的地方或许就最安全,最明亮的地方会产生刺目后的黑暗。
三国时期,孔融被围,太史慈设法突围救援,于是先骑着马带着武器,让随从骑士拿着箭靶开城奔出。城内守军和城外围兵都大吃一惊,却发现太史慈他们只是走到城下的堑壕里立上箭靶练习射箭,然后又回城了。之后几天也都是这样,围兵们渐渐习以为常,一个个躺在地上,连看都懒得起来看了。这时太史慈认为时机已到,便准备俱全,径直突围而去,等到敌兵醒悟过来,他们已经突围出数十里远了。
暗渡陈仓,原文是:“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向别人隐藏真实意图,而且要用明显的行动去迷惑对方,分散其注意力,使对方产生错觉或麻痹,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然后完成背地里的部署。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也和它大同小异,都是“明攻无人之地,暗袭有用之城”。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源自楚汉相争。刘邦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他命人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意思是不再返回关中。直到经过数年备战实力强大之后,刘邦决定派大将军韩信东征,出征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从而把敌军的主力与注意力都吸引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至陈仓小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计的精髓在于——如果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就像毛泽东在论述游击战时所说的:“经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例如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夜间行动等”。
从这些成语中,我们至少可以挖掘出四个和职场竞争及企业管理有关的收获。
其一,很多人,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对周围人际环境与人性心理还缺乏基本观察与分析,就过早地把自己的意愿与行动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这时你的计划、目标、所关切的事情、所担忧的东西,就会被人轻而易举地掌握,进而受制于人。这会使你的规划横生枝节,四面八方都会陷入一种不可控之中,你的进程也会遭到各种干扰与阻挠。所以俗语常说:有缺必防,有求必藏,自己如果缺乏什么,不管是钱是物还是能力,就要防好了盖住了,别轻易让人知道;自己所关切的愿望是什么,也一定要隐藏起来,不可为外人道也。
其二,金庸在《鹿鼎记》里对政治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精辟剖析与讽刺,其中一条便是“瞒上不瞒下”。作为几千年来总结出的政治规律和人性经验,这自有其合理性,关键是要掌握尺度。一方面,对上固然要秉公汇报信息畅通,但水至清则无鱼,自己所辖工作以及下属之事如果完全汇报,必然会扰民,这个扰民首先是扰自己,殚精竭虑、过度消耗、分散正事和主要矛盾;同时也会扰领导,认为你不仅琐碎,而且连这些琐碎事都处理不善,所以还不如瞒领导之“天”过自己实际工作之“海”。另一方面,对下属固然要有所隐藏,但如果完全不让下属获取信息,也会使下属失去工作的主动参与感,管理者会丧失亲和度,显得过分神秘,和下属间产生过度的距离和隔膜,无法形成一种“自己人”的氛围。毕竟,工作环境从来无法完全依靠严格的规矩秩序运转,而是靠人情的熟络互动,作为润滑与动力。
其三,是对注意力的使用,人的一切行为及结果,都和注意力密切相关,从管理学角度看,注意力有强弱之分,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如果能洞察乃至操控别人的注意力,就会无往不利。人的注意力又是有限的,关注这边就顾不上那边,此消则彼长,就像古玩买卖在掌眼鉴定时,卖主往往会故意主动提出几处瑕疵,把买主的注意力从真正要紧的破绽处转移开,就是在运用这个策略。所以,无论你是对内和领导谈条件,还是对外争利益谈合作,或只是简单地想不受干扰地低调完成一些事,都可通过有意设计,调度别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你可让步、可放弃的点,隐蔽自己的主要目标,把次要目标渲染成重要的问题,然后表现出勉强的妥协,让对方得到满足,维系良好关系,从而为你真正想得到的东西保驾护航。
其四,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论语》里争议最大的话语之一,历代解释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普遍而且直接的一种是:对于臣民、职员或下属,可以安排、命令或引导他们去做事,但不必让他们知道太多,比如事情的细节、来龙去脉、真实意图。注重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之风的孔子说出这样的话,当然不会只是简单的权术手段,而是基于对人性的冷静洞察。一方面,人的原始生物本能决定了人会天然选择轻逸懈怠的模式,亦即“好逸恶劳”,其规律是:只要没有环境与外力的有效刺激,人的活动能量与效率就会自动趋向降缓、减弱、低质、低效,各种偷工减料、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正由此而来。因此,当人能够轻易了解事情的全局进程时,就会立即从中寻找、判断并尝试其中哪些环节是可以轻省的、偷懒的、敷衍了事的、偷工减料的。另一方面,人都有一种自我价值考量的心理本能,却又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因此当事情全局袒露无遗时,每个环节的重要度以及每个人在其中的重要度也会袒露无遗,那么无论是失落还是膨胀都会造成心理失衡,进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嫉恨,影响工作效率与氛围。这时,管理者要学会“瞒天过海”,学会“不可使知之”,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说到什么程度,不做过多过细的解释,既引导着工作推进,又能让每个人对工作全局都只保持不同程度的有限了解,这是保障领导权威和工作流畅的妙法。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清正廉洁就是幸福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