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安仁 发布时间:2017-12-08
策划人语:机器人能写稿、机器人能弹钢琴……如今,从工业到服务业,甚至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都在以飞快速度蔓延,机器人逐步占领人工操作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次技术与产业变革,在带给我们便捷、效率、精准、节约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诸多恐惧与担忧。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可能拥有人类情感和思维。这是福是祸,现在还无从判断。新技术还将取代谁?如何取代?何时取代?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是恐惧与担忧的焦点,而人类本身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则是诸多问题的核心。不论是影视、文学作品中的机器人,还是充斥新闻报端的“阿尔法狗”、“选股程序”,真到了该正视问题,直面人与机器关系的时刻。面对深度自助学习的机器,思考人何以为人,以及人最重要的财富到底是什么,才能在机器面前,愈加体现出人的宝贵价值。
近日,一些地方劳动力市场高薪招聘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的新闻被热议;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上,在近千个职位中,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应届生提供岗位最为抢眼,一些用工单位直接打出起薪30万元的标语。而这仅仅是人工智能劳动力市场的一角,据报道,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年薪最高,其次是微软的算法工程师岗位以及谷歌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均在50万元以上。
高涨的劳动力价格,背后是一些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旺盛需求。当“阿尔法狗们”从棋盘走向车间,走向居室时,人工智能成为尽人皆知的话题。即便业界提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概念,但这一提法未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人工智能的替代作用、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定位,需要冷静思索后的重新考量。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数年前,人们探讨人工智能,或许还会认为机器没有思维、不会学习、无法取代多种多样的人工劳动。但是,在深度自主学习时代的人工智能面前,或许已经没有什么不可能。
10月18日,全球第一只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进行投资的机器人问世,代号为AIEQ。10月18日开始交易试验后,这只选股“阿尔法狗”,已经发掘出了一些大热的股票。数据显示,系统启动以来,选股“阿尔法狗”管理的基金已经提供了0.83%的回报率,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综合回报率为0.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为-0.42%。
AIEQ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构建量化投资模型,寻找相关的金融资产价格走势规律,之后将它转化成盈利。他们持续不断地分析各只股票,并且每天处理大约100万则的企业公告、季度财报以及新闻,随后进行决策指导投资。比起人类,它处理数据的能力更强;而且它数据处理得越多,选股能力就会更强大。
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人性情绪波动的弱点,却有铁一般冰冷的判断。他们不会被市场情绪左右,甚至,它们不用关机,俨然是一支24小时、365天全年无休的股票研究分析团队。如果说,以前的人工智能,是辅助基金投资团队进行决策,那么,今日的AIEQ的选股机器人,从附庸变成了主体。
业内机构预计,到2026年,有33%至50%的银行从业人员会失去工作。开发的程序分析工作只需一分钟,而拿着高薪的分析师们,需要40小时才能完成,而且质量还不一定比机器高。
在其身影笼罩下,百余年来受社会热捧的金融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当代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的情况下,或许用不了多久,这种用于交易投资的“阿尔法狗们”,会令华尔街最优秀的分析师与交易员在其面前黯然失色。机器就可以把银行工作全做了,而且做得比人还好!还需要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做什么?
解放后的劳动力
如果在知识密集型的金融行业,尚且都可以被机器轻而易举地取代的话,其他一些技术难度不大,简单重复的行业,更有被替代的风险。
这是以往的分析师们依靠经验与知识,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解决的事情。而机器人,不但能用既有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还能依靠深度学习的功底,仿照分析师们,自己建立更完善的模型。以往一些金字塔顶的劳动分工,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落后了。
BBC曾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对未来365项具体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前景进行展望。在所统计的三百多个职业里:“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最大,为99%。银行职员、保险业务员、会计、政府职员等次之,均在90%以上。而几乎所有行业都将或多或少地被机器们取代。
数年后,或许没有哪个岗位是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取代的。当代人工智能的致命之处,在于它能够不断地深度学习。不得不承认,现在人们需要正视的问题,不是人工智能时代是否会到来,而是如何面对,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划定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界限,重新找到人类自身的定位。就如同工业革命早期,工人捣毁机器一样,人类与新兴技术之间,还需要很长的磨合过程。
仅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产业革命?
以往数次产业革命,人类利用科技发明,部分地用机器工具替代了人力工作。而从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经过短暂阵痛后,又重新找到定位,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劳动分工中,人类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社会文化也相应得到发展。
瓦特改进蒸汽机,并不足以促成工业革命。在其之前,有英国工矿企业对老旧蒸汽机低效率工作的无奈,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科技发明的完善保护,有着当时英国社会对机械的热衷,更有着两位合伙人义无反顾的投资与支持,这些条件缺少一项,都不足以使瓦特名垂青史。第二次产业革命勇立潮头的爱迪生,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冯·诺依曼……其背后不是单纯的发明故事,也不是简单的技术路演。而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综合作用,促成了科技发明对社会生活的改进。产业革命的背后,往往具备社会文化认同、法律制度安排、金融制度创新。不应是宣传报道的“豪言壮语”与风投故事的天花乱坠。
业内人士指出,以前几次技术革命,最多是人的手、脚等身体器官的延伸和替代,而眼下这场变革中,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自身的替代。机器不改变我们所做的事,它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些理念是否操之过急,一些故事是否言过其实。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新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近,只有提升自己,才能赶上潮流。同时,也只有仔细思索,重新定义人与机器,重新对机器生产进行制度安排,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合理安排被解放后的劳动力,提高所有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机器的进步才能切实为人类带来更高效的产业变革与社会进步。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帮贫困家庭孩子圆梦 中国进出口银行大学生圆梦计划捐赠活动举办
下一篇:读书人的担当情怀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