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享书香时光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1-22
1月12日,“七修·纯粹读书分享会”在廊坊新绎七修酒店启幕,众多文学爱好者参加。分享会分为两场,分别以计文君的《化城喻》及李广平《抵达内心的歌谣》两本书籍为线索,为读者打开了面对世界、回味过往、追寻经典的一扇窗口。
用书卷描绘芳华 以寓言启迪成长
下午,以“从古典时代到后真相时代”为主题的读书会媒体分享沙龙举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公司总裁姜革文,《化城喻》作者、青年作家计文君,电影导演、作家、编剧、制片人王超,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李浩,新绎健康董事长金永生、副总经理兼七修书院院长张杏兰出席。
姜革文表示,“七修·纯粹读书分享会”拉开了新绎健康七修书院和广西师大出版社跨领域合作的序幕,“这不是单纯的线下沙龙活动组成的传统读书会,而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性产品,是从线上到线下,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从产业到资本的一个闭环式知识服务平台”。
《化城喻》
计文君、王超、李浩以座谈形式分享了《化城喻》的成书始末及书籍寓意。计文君说,《化城喻》书名取自法华经一个古老的寓言,她希望以古老经文寓言做题,写出一个时代人的成长。计文君坚持“拟真”小说美学,她的理念是“小说家具有虚构知识的权利,小说不提供真实的知识,但不提供虚假的经验”。正如书中很多场景都有“新绎七修”的痕迹一样,计文君希望这座“幻化的城”能提供真实的庇护和憩息。当提到《化城喻》获得鲁迅文学奖小说奖、郁达夫小说奖两个代表中文小说创作的奖项提名时,计文君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伟大的小说叙事从来不是朝向现实的,而是穿透现实,抵达更远处的。希望中国的文学创作能越走越远。”
让时代铭记音乐 以歌声触动心灵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当文字与音乐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当晚,“《抵达内心的歌谣》你在他乡还好吗”音乐沙龙在七修剧场拉开帷幕。
音乐制作人李广平畅谈创作历程和对音乐与阅读的见解。音乐人秦万民、吴虹飞、黄琦雯、戚宝、汪靖然等,以歌声向人们讲述流行音乐三十年的风雨故事。
《抵达内心的歌谣》
流行音乐属于青春而超越青春,流行歌曲伴随人们的生命历程,唱出心中的喜怒哀乐。一曲《你在他乡还好吗》唤起听众对于流行音乐与80年代的回忆。李广平以新书《抵达内心的歌谣》回顾总结了这三十年的音乐人生。
1993年,李广平开始执笔书写一代人的乡愁,他在《抵达内心的歌谣》中写到:“音乐可以将人们内心世界各种隐秘的情感紧密相连。为什么每次我们听到熟悉的音乐或歌声,就会想起经历过的人生片段,想起熟悉的朋友,想起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情景,一次、两次甚至多次地流下眼泪?因为是音乐让我们发现深藏于内心的那些丰富的情感,那些无法用语音述说出来的感受!”
李广平说过,“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岁月,90年代则是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烽火年代,我很庆幸,都赶上了。我也是中国内地唱片业草创时期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吴虹飞、秦万民等国内著名音乐人,都曾与李广平有过合作,他们在音乐沙龙现场,共同见证了李广平笔下的音乐世界,总结了中国流行音乐三十年的发展。他们表示,《抵达内心的歌谣》中,既有作为普通听者与流行音乐相伴相随的青春岁月追忆,也有作为词作者、制作人、乐评家对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发生与成长、发展与成就的专业书写。
音乐和书,民谣与笔记,看似一动一静对立的两者,其实都是李广平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纪录和表达。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最怜帆远浮天阔
下一篇:杨柳门墙易得春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