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商业 > 宏观

访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锤炼好金融科技这把“金刚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1-29

摘要:  随着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等在消费信贷领域的参与,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在行业中保持自身地位,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马上消费金融...

  随着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等在消费信贷领域的参与,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在行业中保持自身地位,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

  “一个重要的关键要素就是,锤炼好金融科技这把‘金刚钻’”,蒋宁告诉记者,在传统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等逐鹿中原的背景下,科技赋能金融、发展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目前状态下,尤其是以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体系的建立与运用、基于金融云条件下的零售金融的尝试与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实,这些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都有相当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商业银行受到的限制较多,因而反应相对迟钝。蒋宁以消费金融云为例,因为传统银行资产很多、包袱也很多,其上云的过程中,因为种种过往的系统给限制了。而对于新型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讲,从一开始就基于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其所用技术的版本、程度、通用化、可扩展性都不错。如刚刚获得中国银保监会表彰的马上消费金融云不仅可以降低30%的交易成本,而且还可带来效率的提升。

  蒋宁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消费金融公司运用新科技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服务,这不仅降低了传统信贷的重资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用户获得融资服务的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放贷企业的运营效率。

  蒋宁认为,下一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竞争的核心在于金融科技。

  一方面,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用户体验等进行深耕;另一方面,预判市场,对高速变化的市场作出相对的反应,同时通过强有力的IT实力不断地创新、迭代产品。此外,布局新业务、开展新的服务模式也是重中之重。

  “驱动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是技术手段”,蒋宁说,就消费金融的用户评价来讲,高效运营、支持业务快速创新和迭代、极致的用户体验是三大核心指标。不管采用什么技术,这三个是消费金融公司在发展金融科技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蒋宁解释,消费金融既然要面向互联网,面向普惠人群,就不可能像传统银行一样到处开店,到处靠人为审批等,从获客、审批、贷后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何一个节点都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再者,移动互联用户体验是可以影响企业生死的,因为用户切换服务的成本几乎等于零。

  蒋宁还告诉记者,目前马上消费金融在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据了解,在消费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产品也非常多样化,但技术本身还未进行标准化。与此同时,作为消费金融展业的一项核心技术,人脸识别在反欺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微小的提升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马上消费金融现在做的就是通过对2000多万活跃用户服务中产生的基础数据,自主研发人脸识别系统,并通过生产实践和理论基础进行迭代,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标准化。”蒋宁表示,“这是从业机构在展业过程中,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结合产生的结果,不但提高了平台的运营效率,而且减少行业的欺诈风险。”

  蒋宁称,目前,马上消费金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智能语音产品已经替代了80%以上的人工催收行为,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避免了暴力催收风险。

  “利用金融科技满足企业自身需求还远远不够”,蒋宁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还需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科技发展水平,这就要就消费金融公司为传统金融机构及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赋能。”

  毕竟,消费金融本身是一个大的开放平台,因为消费金融是批发资金贷款。如果从银行批发资金,这就意味着有很多资金方,就必须向不同的资金方开放平台进行资金对接;当然,还有资产对接,有各种各样的贷款人,马上消费的贷款人占了60%,还有130家合作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技术标准不一样,业务规则不一样。这些就意味着不同标准的接口对于马上金融而言,都需要找到一个适配的接入模式。这样,马上消费就变成了开放平台,输出给同行业。其中,就涉及风控、高效运营等能力,而其核心则在于科技。

  “马上消费金融希望为合作伙伴提供与零售金融相关的能力,包括风控、反欺诈等,也包括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回访、智能催收这些跟智能科技相关的能力,从而提升合作伙伴的运营效率以及管理水平。”蒋宁表示。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龚大兴: 足球狂人的造车DNA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