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3-15
“万言辞慷慨,一赋气峥嵘”。大家发现,近几年的“两会”,一些提案是“重复出现”的,不过各有新的侧重,例如管好金融、延长假期、提振生育、“告老还乡”、保护非遗,监管药价……说明有些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而有些痼疾甚至还会反弹。不言而喻的是:整个社会对于“两会”有了更深的重视与期待。这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向上之心”与“相与之情”。且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的几个“老问题”。
朱燕祥 画
尧舜老生,姬发武生,宋齐梁陈不过丑末耳,千古帝王上台下台真似戏
经传正板,子史散板,诗词歌赋其犹二六乎,一堂教育新剧旧剧学而优
这是清末民初誉满京城的京剧名家、“汪派”创始人汪笑侬先生为戏剧学校的题赠。盖生、末、丑,均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正板、散板、二六为不同节奏与调式的戏曲唱腔。
援引此联者,取职业教育“重技能”之义也。或曰“一招鲜吃遍天”,或曰“一嗓遮百丑”,此之谓也。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说,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同时,在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一端,国家的具体措施中的一条是:“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许久以来,对于高职院校的轻视有目共睹。投资上不去,师资跟不上,学生质量自然跟不上。偏偏大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很想入门而不得,有的还是已经有了一些技术而亟待提升的。
遥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入新时期,各公安、司法、水利、粮食、师范等门类学校门庭若市,生员充足,迅速填补了专业人才的空缺。
后来学校纷纷升格,本科大增,结果是“生旦净末丑”一锅煮,一些学校失却了专业的特色,“大而全”的课程日渐其多,实操技能江河日下。例如笔者教授的普通院校的新闻专业,开了“新闻学概论”,还要来“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概论”乃至“新闻英语”,偏偏是“采写编评”几个“饭碗课”蜻蜓点水,以至于弟子毕业找工作捉襟见肘。不是“少壮不努力,上班像演戏”,而是那课程设置就没有往要紧处使劲,少壮努力也不顶用。看看德国等国家的技术培训与科技发明,我们会明白“务实”有多么重要。记得几年前就有报道:600所高校将转型应用技术型院校,但是缺乏“提升行动”。今年一系列具体政策出台,预示着“真抓实干”。
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的确,“一堂教育新剧旧剧学而优”,要做“扎硬寨打死仗”的实事,靠“忽悠”谋生的日子应该终结了。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
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
此类“谐对”重在内容而不在形式。仔细分析,“会”与“文”一仄一平,基本上就“撑得住”此联的骨架了,因为内容引人瞩目。
“文山会海”作为“老问题”,至少已经“年近半百”。1978年,笔者上大一,已经听到“文山会海”的比喻,至今再度出现在总理报告中,只觉得痼疾的“源远流长”。李克强总理说:“各级政府要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今年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日前,笔者把《金融时报》“一孔之见”专栏的结集《行走在当下的孔夫子》送给刚刚退休的老同学。这位做了17年大学校办主任的“写手”摇头长啸:“老同学们著作等身,我呢,‘文件等身’。老同学有的已经长江学者,名利双收,我呢,单位公文,抄来抄去,隐姓埋名!”
殊不知写好公文如调查报告也不容易,同样需要“走转改”,接地气。李克强总理批评的、也是基层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是那种“以通知转发通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意见》贯彻《意见》,以文件执行文件”的层层转发、重复考核。去年年底,为了专项检查,一位朋友提供大把素材,笔者通宵“加工”出来近万字的“事迹材料”上报省厅。天亮之际抚案叹曰:孔夫子的“使民以时”——老百姓农忙的时候不要去检查工作——真是天才的总结呀!
更值得注意的是,该联的点睛之笔是横批:“谁来落实”。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夫写文件、发文件、转文件,念文件都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落到实处”。想来想去,一些单位的“落实”就是落到了起草文件的秘书甚至“临时工”头上。十年前,《环球时报》有消息:开封消防支队与漯河消防支队的宣传稿件严重雷同,开封市副市长讲话中出现“构建和谐平安漯河”字样。《人民日报》署名评论曰:“听起来是笑话,可在机关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抄袭,天天都是‘正在进行时’。”区别只在有时抄别人,有时抄自己。
十八大后,“文山会海”一度急剧瘦身,如今再度抬头,足见“老谱不断袭用”,战斗尚未结束。
万里风行,仗我骅骝开道路
一鞭雨雪,看他龙马显精神
这是“长联圣手”兼“江津才子”钟耘舫的联语。
钟耘舫(1847-1911),四川江津人。名祖棻,以字行。乃“生平不作欺人语”“性刚简而不能谀”的著名学者。其传世联作约1800余副,最长者为《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1612字,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
“骅骝”指赤红色的骏马,为周穆王的“八骏”之一,后指代骏马。再次,笔者的“开道路”已经有了“现代意义”:开的是百舸争流的高速公路。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承诺:“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
其实,“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也是老问题。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会议确定,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是,节假日期间,省界的收费长龙却让人心惊肉跳。出自己家的地盘收费,入邻居的地盘领卡,不胜其烦。
那么,为什么不能够“一鞭雨雪”“万里风行”、一个“一卡通”畅通无阻呢?因为那是地方的巨额收入,放手可能就是丢钱。而且,我国多数高速靠贷款修建,规定说贷款还上即停收。无奈股东多、合同长,不易处理。即如“中国高速公路的典型样本”广深高速,投资114亿元,至2012年已累计收费超410亿,但还在收。因为合约为30年,到2027年才该停。而且,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16年收支缺口高达4143亿元,比2015年增加956亿元。越收越赔,自然极难终止。
与收费的“龙马精神”相反,由于物流成本过高,全国每年都有多处产地蔬菜烂掉、销地价格昂贵的现象,加重了居民生活成本。去年冬天,笔者写过一段“白话诗”:“故乡的新蒜五毛钱一斤/肉肉的甜甜的 不辣/故乡的蒜苔五毛钱二斤/嫩的像婴儿的笑声/芹菜叫做玻璃翠/比香蕉还粗 全国有名/菠菜的计量单位是中号塑料袋/两毛钱随意塞满/七块钱一麻袋大白菜/我与妹夫抬不上三楼/今天是小雪/雪霰弹奏车窗/北风切割着胸襟/农民兄弟的新菜/是不是可以卖的贵一点?”
总之,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意”账。让没有收费梗阻的省际“万里风行”,是民声,更是民生。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保护 传承 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