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我与央行共成长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3-15

摘要: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有幸的是,我生长在基层人民银行的家庭里,爷爷是一个老革命,母亲19岁起就在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小时候...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有幸的是,我生长在基层人民银行的家庭里,爷爷是一个老革命,母亲19岁起就在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听爷爷讲故事,放学回家在妈妈的办公室里淘气的打滚,玩弄着厚厚的凭证,盯着工作人员娴熟地操作电脑,那时候的我只是觉得新奇,却不明白“央行”二字的真正含义。

  翻开历史课本,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国家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末期,战后重建,财力物力极度匮乏。爷爷说:“正是在国家的领导下,人民银行的信贷支持才让建国初期的经济得以快速恢复。”他经常告诉我,他刚工作的时候,是赶着毛驴去收账的,艰苦的条件,迫使工作途中上演着各种现实版的“人在囧途”。对于我来说,虽然这段历史的记忆,只停留在爷爷给我讲的故事里,写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但“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使命让我重新认识了央行——国家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让我明白自己赶上的是中国共产党用血肉打拼出来的新时代,过上的是改革开放创造的美好生活。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要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伟大事业而奋斗。

  我的中学阶段,正是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央银行制度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2003年进行的“三定”改革正式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虽然我依旧不懂这些内容的含义,但央行在我心里却已不仅仅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而是我将要努力的方向。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高中毕业后,我坚定地报考了金融学专业,踏上了寻求真知的道路,朝着央行的方向前进。

  经过努力,我考上了理想的财经大学,在大学校园里,我遇到了众多怀揣共同志向的同学,找到了和我有共同话题的知己,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央行不是我放学回的家,不是小时候爷爷讲的故事,更不再是妈妈的办公室,而是一项事业、一个梦想。

  2008年,为了梦想的事业,我踏上了赴英留学的道路。留学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经济学和中央银行学等课程,从更加开放、更加客观的角度认识了央行。也是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世界陷入了恐慌,习惯以经济优势自居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遭受重创,公司倒闭、银行挤兑、股市暴跌。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稳定,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开始反观“中国模式”。记得2009年的4月2日,恰逢我在伦敦旅游,通往白金汉宫的马路上,看到整齐的摩托车队、路边树立的各国国旗,我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来到了伦敦G20峰会的现场,兴奋之余我才得知,二十国领导人为加强金融监管,摈弃贸易保护主义,正制订雄心勃勃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方案。对于一名经济学研究生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鼓舞。一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祖国的日渐强大,伴随着脑海里浮现的“持续贸易顺差、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心中默念着:我要回国,要加入央行,要成为一名央行人,要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报效祖国。

  2010年,正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二年,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结构性问题和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多国央行在摸索中寻求经济复苏的途径,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这一年,中国迅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这一年,我成了幸运儿,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带着长辈们的期盼、朋友们的羡慕,我由一个追梦者,变成了一名人民银行的正式职工。如果说小时候的央行对于我来说如影随行,看得见却摸不着,那么现在的央行已成为我的血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可是,喜悦之情还未等分享,角色转变还没来得及适应,工作便将我包围了。2011年,刚实习结束的我,被分配到内审处工作,初来乍到就被安排外出检查,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出差了两次,而且每次都是大半个月,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陌生业务的不熟悉,加上水土不服导致的睡眠不足,让我在起初的职业生涯碰了壁。但想想这毕竟是自己多年来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也付出了这么多,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能放弃。于是,我开始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了解办事流程,学习内审工作制度,向老同志学习、请教。我所在的内部审计处诞生于人民银行法制化的起步期,在大区行成立之初,作为制度执行的督查者,开展全面合规性审计。随着内审业务的深化发展,现已成为领导层的“左膀右臂”,为部门和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工作的几年,我赶上了全面合规性审计的尾巴,经历了三年内审转型的克难攻坚期,迎来了更长、更深远的发展阶段。第一次获奖、第一次担任主审、第一次对外公开发表论文,慢慢地,我从一名央行新兵成长为业务骨干。

  爷爷过世了,带着老一辈央行人的荣耀和遗志离开了,我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转眼已是2018,央行已逾古稀,我亦悄然而立,回头看从前,一切就像昨天。人事部门的同志又送来了审计建议书,我和往常一样,准备好文件,收拾好行囊,踏上南下的高铁。工作途中,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问我:“现在‘八项规定’这么严,你们出差只能食堂、宾馆、办公室三点一线的跑,有啥意义?”我说:“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平凡的岗位成就平凡的梦想。”他又接着问:“那梦想是什么?”我说:“为央行建设建言献策,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建言献策。” (本文作者为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内审处员工  王元超)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桂花成实向秋荣

下一篇:临帖 终身的功课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