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溪边自有舞雩风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6-26

摘要:  在沂水边洗个澡,在求雨舞台上吹吹风,是孔夫子嘉许的生活。然而,骨感的现实却常常也是国粹。高考结束后,吾侪才注意到:网上出现不少考生母亲的旗袍合影,原来是为了孩子们“旗开得胜”。虽然有点搞笑,但似乎...

  在沂水边洗个澡,在求雨舞台上吹吹风,是孔夫子嘉许的生活。然而,骨感的现实却常常也是国粹。高考结束后,吾侪才注意到:网上出现不少考生母亲的旗袍合影,原来是为了孩子们“旗开得胜”。虽然有点搞笑,但似乎也不必像某校长一样“怒斥”。美女主播飘然降临在小学课堂,不无“风乎舞雩”的飘逸,却实在是飘错了场合。而国家关于学生与团队成果“导师不能署名”等一系列明确规定,实在是大得民心的举措,因为晋升、评奖、获益的机制,在某些时间与地点,已经是鼓励“知识阶层”急功近利乃至弄虚作假,完全与苏东坡的“溪边自有舞雩风”的潇洒格格不入。

  

  朱燕祥 画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这是流传己久的著名的“谐音联”。其中的“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历史名将“鲁肃”“樊哙”“狄青”“萧何”。不知道外国语如何,恐怕汉语“谐音文化”之神奇实在是举世罕见。例如广东靠水运发达,“干”即“缺水”,引申为“少钱”,所以“猪肝”要避讳“干”的发音,必须改为“湿”即“润”。而“家肥屋润”绝对不是屋子潮湿而是富得流油。金庸谈对联之际讲过故事:陆文量在浙江为官,与同僚陈震一起小酌,陈是光头,陆出对嘲弄他:“陈教授数茎头发,无计(髻)可施。”陈震立即对曰:“陆大人满脸髭髯,何须如此。”陆又笑道:“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句)。”陈则笑答:“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两人拍掌大笑。真乃“打是亲,骂是爱”也。

  今发“谐音联”之幽情,因为日前看到各大网站新闻:“校长怒斥穿旗袍送考:畸形的校园,变态的高考!”有图为证,一批考生家长穿旗袍送考生,而且还是红色主打!不少女教师也加入了“旗袍送考”一族,官方主流媒体对此的报道也是毫不吝啬版面,以至于“旗袍送考”已经“成为考场外的一道风景”。大概是不喜欢此类“谐音迷信”,某校长才起而“怒斥”之。

  无奈媒体与专家似乎并不生气,有的还顺势鼓励父亲穿上马褂,意为“马到成功”!笔者再补一句:千万不要穿西装,因为“西边的太阳就落山了”。

  专家与坊间均认为爱子心切,感同身受;个人行为,应该尊重;无伤大雅,无可厚非。颇有“溪边自有舞雩风”的自由与宽容。

  当然,谐音也需要有个“度”。曾几何时,广告语谐音把成语“谐”得一塌糊涂,如“咳”不容缓、蔚然“晨风”、天“尝”地酒、“快”治人口、“棋”乐无穷、百“衣”百顺……沙叶新先生为此专门写了幽默文字《壮“痔”凌云》,模仿“痔者必得”药厂厂长“痔辞”:“同痔们,你们好!我代表‘痔者必得’全体职工欢迎大家。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不但老年人老骥伏枥,痔在千里,青壮年也壮痔凌云;就是小孩也有痔疮,有痔不在年高嘛!如今是十男九痔,十女九痔,无所不痔,无微不痔……”结论是:“这种广告用语的用法虽可采用、借用,但不可滥用、乱用,否则就会有反作用、副作用。”如今拿来幽“旗开得胜”一默亦未尝不可也。

  不信美人终薄命

  古来侠女出风尘

  这是蔡锷将军赠小凤仙的“流水对”。

  “流水对”,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针锋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也。即说的是同一件事,两句不可分割,更不能颠倒。这也是联语里“宽对”的一种。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第二字均为仄声,而且“行到”与“坐看”也并不是严格地对仗,但是完全可以视为合格的联语。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妇孺皆知,此联情真意笃,英雄与美人相惜。

  笔者反其意而用之,说一条“侠女入庠序”即混进学堂的桥段。

  据报道,安徽省金寨县一女主播,6月10日中午衣着性感,擅自进入全军乡熊家河小学,中午休息时间要求学生配合拍抖音视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如今,安徽金寨县教育局已经追责,抖音官方也封禁了涉事用户。

  如今,“女主播”已经是一个逼近明星的职业,日进万金者也不是没有。然而,作为职业,你已经很容易自食其力而不再“薄命”,为什么一定要混进小学教室里充大侠呢?原本你是个地地道道的“自由职业”,风前舞雩、长袖善舞或者楚楚动人都有自己的场合,为了一段抖音而不惜去骚扰娃娃们,过分也。

  记得前不久已经有了“幼儿园开学典礼大跳钢管舞”的新闻,幼儿园园长回应是:“钢管舞能上世锦赛,为啥不能向孩子们介绍?”可见拿娃娃们做背景或者当观众的人,并不以为有“污染”的嫌疑。而我们管理者的责任,不仅是把这些“侠女”请出去,而是压根儿不许她们“风尘仆仆”进校门。

  尊道以行,学者必以规矩

  诲人不倦,焕乎其有文章

  这是经书词句的集句联。

  《尚书·洪范》曰“遵王之道”,说的是与“霸道”对立的“王道”,即治国的理念。而之于学府,这里的的“道”应该侧重于人道、善道、教育之正道。“学者必以规矩”语出《孟子·告子》。“诲人不倦”是《论语·述而》的句子,而“焕乎其有文章”则是来自《论语·泰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以与此句有关。

  遗憾的是,近年来,不“尊道”、不讲“规矩”的学者并非个别。

  新华社北京2019年6月14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其中强调:“反对盲目追逐热点,不随意变换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对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的,要开展实证核验,加强核实核查”“大幅减少评比、评审、评奖,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口吻之严肃、之具体,大快人心。

  其实,相关“规矩”不是没有,而是流于文字或没有“细化”,或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执行难”。例如“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如果没有严格规定,或者没有相应的对于落后地区的薪酬补贴措施,执行就是很困难的。

  更可怕的是唯“头衔”是举。有的“带头人”一大把项目,腰缠万贯,全靠弟子打工,而多数高校教师与普通科研工作者则“囊中有米清可数”。忆往昔,2006年2月13日,被誉为“当代毕昇”的北大教授王选病逝,民众纷纷哀悼。但是引人瞩目乃至惊世骇俗的是王先生的坦言:“自己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处在最前沿,但只是无名小卒,说话没有分量;今年自己68岁,虽然3年前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离学科前沿更远了,现在靠虚名过日子。”他说“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而“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现在回忆王先生的话,只能够更加佩服,到老都如此坦诚、谦谨而清醒,不容易也。

  据说美国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只是一个学术头衔,毫无待遇可言。钱钟书先生在世时,似乎也没有拿过任何“项目”。尊道、有恒、守规矩的学者,永远会“焕乎其有文章”而淡泊名利,这正是他们备受尊敬爱戴的原因。

  呜呼!溪边自有舞雩风,青史自留身后名,无论对于任何人,时间总是公正的。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自知之明:管理学的终极法宝

下一篇:我以我手绘河山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