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云上”广交会将加快企业和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06-18

摘要:  6月15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以下简称《报告》)称,目前中国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外贸企业普遍...

  6月15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以下简称《报告》)称,目前中国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等问题,其中,中小外贸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面临需求端和供给侧的“双向挤压”,受疫情影响更为直接。同时,产业链供应链也因全球疫情蔓延受阻。

  对此,一系列的变革与自救已经积极展开。

  127届广交会全面“上云”正是一次特殊时期的创新之举。过去的5个月,全球范围内被迫取消的展会、活动不胜枚举,而试水“线上”则成为一个重要选项。本届广交会定于6月15日至24日举行,保持24小时不间断,2.5万家参展企业将以网上推介、直播等方式与采购商在线对接、洽谈合作。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性贸易盛会。

  对于不少外贸企业而言,疫情之前“线上”交易尚非主流,最多只是“牛刀小试”。而在这次筹备广交会过程中,采购装备、培养主播甚至有的企业老板亲自直播推荐产品,可谓是一个新挑战。

  疫情倒逼着企业线上转型,但这招显然只是变革的方向之一,更多的变革还在于修炼内功。

  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不管疫情有没有发生,中国企业都要重视两点,一是不要把供应链里最主要的环节放在不可控的公司或国家手里;二是在不降低自身效率的情况下,适度缩小供应链范围,可以在中国建立供应链,也可以建立区域性供应链,使它更有效率、更可控。”

  这一发言解释了保产业链的两大关键词:强产业、通链条。换言之,一是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决不能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掣肘。

  核心技术攻关不是新命题。在过去几年的贸易摩擦事件中,掌握核心技术的迫切性已有体现。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但对照国际先进标准,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其中,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设计生产检测设备等对外依存度高。部分产品仍无法实现技术突破、自主生产和规模量产,长期依赖进口将影响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

  对此,除了我们一贯强调的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创新、加强新动能领域的支撑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关注到一些国产“四基”产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面临的市场困境。实际上,相较于国外已经成熟、接受市场多年检验的产品,我们国产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不足,而没有用户反馈、没有可持续的销售收入,相关产业发展难免跛足而行。

  必须承认,可能部分领域国内产品尚难以完全替代国际上同类产品,但技术进步、产品迭代不可能纸上谈兵,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因此,除了探讨“四基”产品在研发端的技术突破外,也要引导其打造优势品牌,进行市场推广,在确保性能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相关领域“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市场普及率。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中国所特有的,但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将其充分发挥。就保产业链供应链而言,除了强产业外,打通 “链”的力量也是关键。

  在这方面,国内目前尚存在创新链协同机制不健全、新型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落后、营商环境仍有诸多掣肘等问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济光建议,要面向国内市场建设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根据不同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功能导向,统一规划和实施旨在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功能的平台网络架构;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合作为突破口,着力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之间协同创新。

  当然,在强化内功的同时,中国仍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开放。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谋划并构建开放型供应链组织网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国际化,推动产业技术标准走向世界,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走向产业链高端创造条件。当标准、规则逐步与国际接轨后,通过高质量的开放促进高质量的竞争,“实际上,中国在开放领域是不惧怕充分竞争的,越是充分竞争、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越能发挥出来,外国企业也不愿意放弃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市场。”这是不少业内专家的建议。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5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1693亿元人民币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