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冲天”奔小康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08-03
大署这天,《金融时报》记者早早出发,从沈阳乘高铁到葫芦岛,后转乘汽车,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地处辽西的建昌县头道营子乡。在人行沈阳分行驻村扶贫队队长张兴宇和驻村第一书记肖殿华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牛犇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田立敏。
田立敏黝黑憨厚、身材健壮,若不是驻村干部介绍,谁也想不到这是一位有着千万身家的成功创业者。
地处辽西丘陵地带的头道营子乡山高沟深、十年九旱,是一个以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的重点贫困乡,不少村民在外务工谋生,田立敏和丈夫也在其中。
为摆脱贫困、追梦幸福,1969年出生的田立敏,在大儿子不满周岁时就和丈夫来到沈阳。她摆过地滩、卖过蔬菜,但起早贪黑地忙活并没让一家人的生活从根本上改善,丈夫的意外去世更是雪上加霜。
田立敏在啤酒厂洗过瓶子,跟着别人贩过粮食、包过果园。直到享受到金融扶贫政策,利用申请到的5万元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开了一家粮食收购店,她的生活才有了转机。
靠着经营粮食收购店,田立敏逐渐有了积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她用积蓄承包了一片荒山,“翻过前面这座山就是河北省青龙县的地界,我当年承包的果园就在两省的交界处。”她指着西面的一座山对记者说。承包下这块山地后,田立敏决定改行搞养殖,她购买了两只母羊、一只公羊。此后,田立敏有了钱就买母羊,养殖的公羊用于出售。到2014年的春天,田立敏养殖的羊增加至600多只。
为了充分利用羊粪这一优质绿色肥料,闲不住的田立敏成立了“天丰杂粮种植合作社”,主要以种植有机杂粮和果树为主,产出的有机杂粮全部销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截至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共有145人,种植面积达1629亩,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
2015年秋,田立敏了解到政府将给建设标准化养牛场的农户奖补资金,在贷款上还有贴息优惠。于是,她决定“抓大放小”,逐步减少羊的养殖数量,将更多的场地和资源投入到牛的养殖上。
在肖殿华的协助下,田立敏很快获得300万元扶贫贷款,用这笔钱建好了牛舍,首批一次性购进300头西门塔尔牛。经过近一年的养殖,“牛犇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
“这3栋养的是西门塔尔牛,这4栋是夏洛莱牛,这两栋是产房、那几圈是育肥牛……”在牛舍前,田立敏兴奋地介绍起她的“家底”。目前,牛犇养殖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集养殖、育种、育肥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牧企业,有标准化牛舍11栋、存栏母牛近500头、育肥牛260多头。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市、县、乡三级政府的支持关怀、更离不开人行沈阳分行定点帮扶的鼎力相助。”田立敏说。2017年春天,合作社在扩大规模过程中遇到了资金难题,在扶贫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下,顺利融资740万元,扫清了发展路上的资金障碍。
站稳脚跟的田立敏先富帮后富,利用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积蓄,主动帮扶乡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乡亲共同脱贫奔小康。2017年以来,田立敏先后为196户贫困户捐赠了338只羊、63头带犊母牛。据同行的头道营子乡副乡长介绍,在负责养牛的工人中,有16人是该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人员,根据岗位不同月工资2000元至3000元不等。
牛犇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仅是人行沈阳分行定点帮扶头道营子乡的硕果之一。自2008年定点帮扶该乡镇以来,该行连续12年发力脱贫攻坚,不断充实驻村扶贫工作队,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为该乡镇开辟致富路。该行紧紧抓住贫困户增收这一关键,充分运用好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贫困户小额贷款等政策工具,探索出“金融+”的产业扶贫模式;先后投入16.5万元资金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解决了困扰学校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先后投入27.3万元为头道营子乡和所辖7个村建起了8个支部党员活动室,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截至2019年年末,头道营子乡6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销户,276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到好政策,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田立敏感激地说。从无物傍身到发家致富,众多像田立敏一样的农民乘着金融扶贫的“东风”,用汗水铺就了一条“牛气冲天”的小康路。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二季度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