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由降转升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10-19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其中,三季度增长4.9%,使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
“总体上,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降转升,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同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多项指标年内首次转正
针对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由降转升,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这表明在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涨潮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修复仍在稳步推进,内生韧性进一步凸显。
从主要指标看,除了前三季度GDP转正,还有多项指标实现年内首次转正:
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
程实表示,在经济增速转正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引擎的“双转正”。由此,三季度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引擎保持向好趋势,并且此前一度滞后的消费修复正在追赶进度。
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在同日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主办的“国是论坛——2020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从三季度经济数据看,生产端恢复最为明显,工业增加值三季度继续保持较快回升态势,表现超市场预期,原因在于全国之前发生的零星疫情基本上都得到很好控制,对于工业生产的掣肘因素进一步减少,同时制造业PMI连续数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开工率也都在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外贸成果丰硕。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国是论坛——2020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宅经济增速较快,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也较为活跃。中国同主要的贸易伙伴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也获得较快增长。此外,PMI统计的新出口订单指数,9月份达到50.8%,这是今年以来第一次转正,不仅说明外贸实际业务积极向好,也进一步提振了中国外贸的信心。
不仅如此,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刘爱华表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加快2.8个百分点。网上购物、直播带货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5G建设、轨道交通这些新基建、新消费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9月份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智能手表产量增长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50%。
就业民生保障有力
今年年初,面对空前加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和改善。刘爱华解读称,首先看就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呈现了稳中有落的态势,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这个增速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长0.7%,基本同步。从物价看,物价涨势比较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尤其比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目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已完成99.8%。关于今后如何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在“国是论坛——2020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下一步要针对就业进一步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主要是要完善有关就业政策体系,特别要研究后续如何进一步对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对部分困难行业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有关政策的宣传和督促政策的落地。
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基本“康复”
展望四季度,程实表示,三大趋势有望主导后续的修复进程。一是得益于就业的改善和消费场景的重启,消费反弹力度料将边际增强。二是随着金融支持由短期向中长期延展,实体经济企业的活跃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三是政策力度料将保持总体平稳。基于此,年内中国经济循环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刘爱华也认为,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一是需求逐步回暖,二是产业循环持续改善,三是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以服务消费为例,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和中秋黄金周,根据有关部门监测,全国零售和餐饮的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了4.9%。按可比口径计算,游客人数恢复到了去年的八成左右,收入恢复到了七成左右,恢复的态势都是非常好的,说明现在在疫情有效防控的背景下,居民不管是对实物消费还是服务消费的需求都在恢复过程中。
“在疫情基本控制之后,我国三季度经济表现良好。三季度4.9%的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已属翘楚。”展望四季度,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说,如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则经济增速有望继续沿着复苏路径回升。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