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导读 > 导读

CPI虽然转负 但通缩风险仍很遥远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12-10

摘要: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和环比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同比数据是自2009年9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时间跨度长达11年之久。尽管如此,CPI同比转负并没有脱离市场此前预期,因...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和环比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同比数据是自2009年9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时间跨度长达11年之久。尽管如此,CPI同比转负并没有脱离市场此前预期,因为自今年2月份以来,CPI就一路走低,并在10月降至0.5%的低位,转负只是这一趋势的延伸。

  从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看,未来CPI有继续走低的可能,比如影响最大的单一因素猪肉价格,11月同比下降12.5%,直接将CPI拉低了0.6个百分点。随着生猪产能扩大,猪肉价格大概率将继续走低。此外,还有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降幅均超过10%,且降幅都在扩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通货紧缩就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最大的敌人,避免“日本化”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央行直接从市场购买证券、实施负利率等极端货币政策,也未能改变通货紧缩加深的趋势。如今,我国CPI转负且有可能继续维持负增速,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也到了应对通缩风险的时候?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CPI指标本身的意义、特点和局限性,以及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路径综合分析。

  CPI之所以会成为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于它直接体现了民众实际购买力的变化,居民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所付出的代价理应不变,有了CPI,货币政策就有了硬约束指标。尽管当下全球宏观经济里面对的通缩风险远远大于通胀,但消费者希望自身购买力增加的诉求不会变化,物价下降增加了消费者福利,将通缩等同于宏观经济风险本身就是对消费者福利的漠视。

  同任何经济指标一样,CPI本身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中国的CPI数据中,食品的占比较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居住、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的占比在提升,但现有CPI指标尚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些变化,这也是为何居民对物价的个体感受与统计数据存在差异的根源所在。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在11月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通缩风险远比CPI数据看起来要小。此外,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还指出,传统的通胀度量现在面临一些不足和挑战,比如较少包含资产价格会带来(数据)失真。近年来,欧美以及日本等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上对于价格的关注度也在降低,表明CPI对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正在下降。

  最为重要的是,通缩对经济的风险传导,体现为对总供给的抑制——更低的价格意味着更低的利润,更低的利润将限制债务和生产的扩张,更低的利润也意味着劳动者获得的收入也会降低。如果CPI下降并未传导至整个生产环节,那也就不存在通缩风险。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PPI虽然同比下降1.5%,但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上涨面达到六成。价格既然整体在向上,生产活动只会继续扩张而不会收缩,通缩风险自然也就不会存在。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毛利率同行下降它上涨 销量持续下滑 超捷股份却募资扩产

下一篇:分拆上市规则落地近一年:“A拆A”公司达54家 14家子公司IPO进行中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