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观察

MPA升级版首考将至 银行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杜冰  发布时间:2017-03-31

摘要:  考核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并不会随着某一时点的度过而终结。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监管思路下,未来随着MPA监管体系的完善,其约束手段或将覆盖更多方面,包括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银...

  考核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并不会随着某一时点的度过而终结。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监管思路下,未来随着MPA监管体系的完善,其约束手段或将覆盖更多方面,包括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银行能够“闪躲腾挪”的空间将愈发狭窄,这也在倒逼银行业探索真正的符合监管思路的业务和风控模式。

  一季度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时点逐步临近,银行业迎来表外理财纳入MPA后的首次大考。近期,市场资金面的持续紧张情绪与即将到来的MPA考核压力不无关系。

  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增速考核会对银行广义信贷增速带来多大影响?资本充足率容忍度的取消又影响几何?整体来看,在MPA升级版的考核下,银行业面临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农行考核B档偏上 大行自感压力不大

  “MPA考核对大型银行影响相对较小。”农业银行行长赵欢近日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这是今年一季度首次将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进行考核后,第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公开表态。据赵欢透露,去年央行对农行按季进行了4轮MPA考核,农行4个季度都在B档。

  去年,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管理机制升级为MPA,考核内容一共分7大类14项指标。不过,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作为MPA实施的第一年,给予了银行业逐步熟悉MPA考核框架的空间,因是试运行的一年,MPA考核略显宽松。

  今年一季度,MPA考核不断加码,一方面表外理财正式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容忍度也进一步收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是否还能从容面对?

  对此,赵欢明确表示,农行内部也定期按照宏观审慎评估标准进行自测,结果显示评分不断提升,“虽然是在B档,但自测结果感觉在同行中比较高。”

  根据央行MPA框架,7大类考核各100分,其中,资本和杠杆情况(资本充足率80分、杠杆率20分)、资产负债情况(广义信贷60分、委托贷款15分、同业负债25分)两项最受关注。同时,MPA考核结果分为三大档,除了A和C档,中间都为B档。A档的要求十分严格,需7个方面均达到90分以上;而资本和杠杆情况与定价行为具有一票否决权,或其他5个方面中有任意两项不达标(达标线60分),就会落入C档。

  从市场普遍分析来看,大型银行目前对于MPA考核确实没有太大的压力,其广义信贷规模增速要小于中小银行,同时新旧口径下的广义信贷规模增速差距不大。据海通证券测算,截至2017年2月,中资大型银行的表内广义信贷增速为10.08%,加上理财后广义信贷增速不超过11%,意味着大行资本充足率将能得满分。

  那么会否有大型银行达标A档?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性不太大,主要原因在于实现A档意味着很多业务发展要受到控制,而换来的奖励措施可能并不划算,这是银行利益权衡的自然结果。

  部分中小行恐落入C档 理财增量明显受限

  中小银行间的紧张情绪则要严重许多。特别是升级版MPA考核,暴露了中小银行多年来对未纳入监管的表外理财早已产生路径依赖,当这条路径装上栅栏,转型不利、实力不佳的中小银行会迅速面临断炊的困境。

  “压力不小。”一位华北区域城商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对记者坦言,“增量调低了,目前理财额度已经明显受限。”

  这不是个案。整体来看,在目前已经披露年报的银行中,仅测算广义信贷增速和资本充足率已经有城商行不达标可能会被评在C档。

  根据MPA框架,全国系统重要性机构(N-SIFIs)、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Is),普通机构(CFIs)的广义信贷增速与M2目标增速的偏离值分别不得超过20%、22%、25%,否则得分为零,进而导致资产负债情况不达标。事实上,达标真正的难度还在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高低。

  相关测算显示,如果资本充足率分项考核要达标,就意味着理论上对应的广义信贷增速上限股份制银行要在20%左右,城商行要在20%至25%,农商行要在25%左右。由此可见,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如果资本充足率要达标,广义信贷增速最高只能控制在20%左右。

  “截至2017年2月,中小型银行表内广义信贷增速为21.7%,加上理财后广义信贷增速将达到23%以上,对应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在16%到24%区间,而目前中小银行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13%。若不控制广义信贷增速,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只能打零分。”海通证券分析表示。

  “无论如何也不能受处罚。”在记者采访中,多位银行业内人士给出了一致的回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MPA考核落入C档,可以预期到的处罚措施包括:差额准备金制度,C档利率0.7倍至0.9倍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取消或者暂停MLF资格、取消或暂停一级交易商资格(已有银行受罚);口头劝解,金融市场准入限制,提高SLF利率等。

  这些处罚措施对于市场议价能力本就偏弱的中小银行而言无疑是沉重的。以MLF资格为例,当前,商业银行基础货币来源已由外汇占款转为向央行拆借,公开市场利率稍许变动对银行日常业务影响都很大。因此,不少中小银行都渴望拥有MLF资格以获取可靠的、低成本资金,但想获得MLF资格就必须实现MPA考核的达标。

  目标靠岸B档 短期加码“闪躲腾挪术”

  “在从年初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想办法达标,落在B档,办法很多。”上述城商行内部人士透露。

  鉴于广义信贷增速是MPA的核心,同时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达标较难,办法其实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广义信贷规模增速;二是提高资本充足率。

  而因银行资产结构难以快速调整,短时间内,减少流动性好、期限短的资产以被动应对考核就成为大部分银行的首选。

  “部分难以达到要求的银行开始调整资产配置以满足考核要求,但部分资产久期较长,难以一步调整到位。因此,在短期内应对考核的调整方法,主要是减少流动性较好、期限较短的资产配置行为,比如减少同业拆借、减少票据融资或者赎回货币基金等,银行流动性需求边际上升、流动性供给边际下降。”民生证券作出如是分析。

  从一些银行的操作思路来看,压缩广义信贷规模,理财产品首当其冲;其次为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资金投放;再次为债券、非标。因此而产生的结果可以预想,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甚至收缩;理财中降低对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利率较低的资产配置比例;减少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资金投放。

  不过,考核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并不会随着某一时点的度过而终结。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监管思路下,未来随着MPA监管体系的完善,其约束手段或将覆盖更多方面,包括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银行能够“闪躲腾挪”的空间将愈发狭窄,这也在倒逼银行业探索真正的符合监管思路的业务和风控模式。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继续向着均衡状态收敛

下一篇: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趋势已经显现 工行管理层解读2016年经营业绩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