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市场 > 机构

MCU芯片传砍单降价潮 半导体市场快速退烧

来源:财联社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7-01

摘要: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半导体芯片砍单降价风暴扩大。因下游库存升高,先前价格相对硬挺、供不应求的MCU开始出现报价雪崩潮。其中,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MCU的价格压力最大。  MCU成为继驱动IC、部分电...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半导体芯片砍单降价风暴扩大。因下游库存升高,先前价格相对硬挺、供不应求的MCU开始出现报价雪崩潮。其中,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MCU的价格压力最大。

  MCU成为继驱动IC、部分电源管理IC与CIS影像感测器之后,又一面临砍单降价压力的关键芯片。MCU芯片的砍单降价也透露出了半导体市场快速退烧,景气度低迷的现状。

  在缺芯潮席卷全球时,MCU芯片曾经非常抢手。根据IC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达196亿美元。中信证券也曾预测2026年全球MCU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72亿美元,未来5年CAGR预计为6.7%。

  但是,近期有消息传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仪等MCU厂商报价严重下滑。据台媒报道,意法半导体通用型MCU价格从3月的70元人民币下调到32元。由于全球市场的变化,外加通胀、加息、终端需求降温等因素干扰下,目前下游客户的库存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车载和工控MCU的价格依然硬挺,这波库存调整主要波及的是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MCU价格。

  从结构上来看,车载MCU的份额集中于国外厂商,例如意法、恩智浦、英飞凌等。但是,国内MCU市场则以消费电子为主。

  资料显示,国内MCU厂商主要包括:

  来源于中信证券研报整理

  招商证券指出,国内MCU厂商下游集中在消费类、小家电等领域,且MCU产品型号大多集中在8位MCU和32位低于100MHz的中低端消费应用领域。而2022年以来下游需求表现相对疲软,因此从出货层面,不少国内MCU厂商面临较大的出货压力。

  中信证券表示,MCU板块国内厂商处于追赶阶段,车载市场初步开始渗透。但是MCU行业集中度较高,中高端市场多数被国外大厂垄断。从车规级发展情况来看,兆易创新芯海科技、杰发科技、极海半导体、航顺芯片、芯旺微、华大半导体等相对领先,但与国外厂商仍有显著差距。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高通胀重击欧美市场 海外“聪明钱”看上了A股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