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文明融入企业肌体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马翠莲 发布时间:2017-04-07
3月15日,在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东方讲坛·法学演讲季”首讲在交通银行开讲。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宋曙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秦绍德出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郝铁川主讲《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伊晓婷作为对话嘉宾奉献精彩观点。
宋曙光在致辞中表示,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承载了民族金融史上一家大型银行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竞争优势,企业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交行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尤其是“依法合规”、“尊法守法用法”的合规经营氛围已经形成,对内推动了交行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外塑造了良好的金融品牌形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东方讲坛”作为一个品牌讲坛,将一流的社科大家请进企业,并以“法学与法治国家的建构”为主题,契合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契合交通银行全面打造“法治央企”的需要,交通银行愿意与“东方讲坛”一起努力,让学者们的学养为人们传递法学的思想光芒,让法学的精神内涵照亮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法治文明融入社会机理、融入企业肌体。
秦绍德表示,法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繁荣法学研究,普及法学成果,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让社会在深刻变革中保持活力且井然有序,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上海市社联与上海市法宣办联手,在交行启动走进社会科学系列讲座之法学演讲季,深刻解读法学与法治国家构建的关系,旨在为听众呈现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表达中国法学理论、法学思想、法治文化和法治思维。
郝铁川教授从中国儒家思维方式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对比,中国自然经济、宗法制度、专制政治和西方市场经济、个体家庭、民主政治的对比,西方外倾文化和中国内倾文化的对比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根本差异。他就如何把坚持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与有效约束公权相结合,如何把司法坚持权利优先与社会和谐相结合,如何把法治与德治、宗教相结合等,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交通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帅师表示,“东方讲坛”是沪上知名的普及性、社会性、标志性、公益性讲座品牌,近年推出的一系列高端主题讲座,在上海乃至全国掀起听讲座的文化风尚。在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东方讲坛”走进百年交行,把上海社会科学界的一流学者请进积淀了百年文化的民族金融企业,带领银行员工走进社会科学,感受法治文明的力量,是一次富有鲜明时代特点、重大现实意义、特殊文化价值的普法教育。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飞鸟”展风采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