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商业 > 行情

经济日报:短视频平台不可“短视”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26

摘要:  日前,美团外卖将4名为获取流量而冒充骑手、长期进行虚假摆拍、损害骑手形象的网红告上法庭,要求其向被污名化的外卖员群体道歉,并赔偿损失。消息一出,受到广泛关注。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人为了博眼球、...

  日前,美团外卖将4名为获取流量而冒充骑手、长期进行虚假摆拍、损害骑手形象的网红告上法庭,要求其向被污名化的外卖员群体道歉,并赔偿损失。消息一出,受到广泛关注。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剑走偏锋,公然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打起法律的擦边球,特别是将流量生意对准了外卖员群体,让人愤慨。网民的谴责、企业的维权也说明,一味追求低级趣味,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不仅不是什么流量密码,还终将遭到流量反噬。

  这些年来,以短视频行业为代表,互联网新业态风生水起,风头正劲,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数已达10.26亿人。然而,在用户规模呈井喷式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种种乱象:有的视频账号通过“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制造“拼接真实”,引发社会担忧;有的网红博主自导自演,刻意发布低俗内容,挑战媒介伦理;有的短视频平台固守功利化思维,放弃守土有责的责任担当,片面追求流量和用户量而忽视内容质量,不惜哗众取宠、触碰红线……凡此种种,不仅给用户带来困扰,可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污染了短视频行业的健康生态。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监管部门采取约谈、整改、下架、永久关闭等措施,打击了一大批违法违规账户。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污名化特定群体”被纳入重点治理范围,再次释放了从严治理短视频乱象的信号。遏制网络戾气传播,营造清朗网络环境,除了监管部门发力,也需要平台尽职尽责,形成合力。

  对短视频平台来说,互联网的“头部效应”不仅意味着传播优势,也意味着平台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做好短视频内容的风险控制,通过升级技术手段,提高对不实信息、恶意炒作内容的识别效率,防止传播失范,避免成为一些网红“流量为王”的推手;另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提高准入门槛,完善自审自查机制,加大对违规账号的处置和打击力度,将虚假摆拍、恶意造谣的网红逐出平台。

  更重要的是,平台企业要摒弃“流量至上”的理念和考核方式,回归记录美好生活的初心,以高品质原创内容占领市场,赢得用户的青睐。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小米汽车最新消息!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雷军:定价确实有点贵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