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勤奋”的懒汉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许朝阳  发布时间:2017-04-14

摘要:  参加一个书法沙龙,讲座者的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书法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养懒汉的行为,每天提笔临帖,或“抄”一小时、或描半时辰,好像执著坚持,实际上自我安慰: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好像认真努力,实际上自...

  参加一个书法沙龙,讲座者的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书法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养懒汉的行为,每天提笔临帖,或“抄”一小时、或描半时辰,好像执著坚持,实际上自我安慰: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好像认真努力,实际上自欺欺人:因为从来没有认真琢磨、研究过帖上的字,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写好,实际上是个勤奋的懒汉。

  作为一个“半吊子”书法爱好者,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练字生涯,何尝不是:翻开字帖,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下笔写字,洋洋洒洒。至于临得像不像、写得准不准、谋篇布局合理不合理,从来未在意过。好像天天用功,实际上是“毛驴拉磨原地转”。

  岂止练字,世间多少事,皆因此蹉跎?譬如:我们十几年如一日学英语,天天背单词、日日记语法,最终还是笔不能写、口不能说,因为我们只为应付考试,从未“真刀真枪”地读过英文原著、从未“身临其境”地与老外会话交流;又如,我们数十年勤勤恳恳工作,天天点卯,日日撞钟,无一挂漏,但最终“术业无专攻”,因为从未深入钻研、思考过。对多数人而言,学业上拣容易的来,工作上挑顺手的干,生活上选轻松的做,这就是芸芸常态。

  我们看似勤奋,实则偷懒:懒得想、懒得探索,赶集走亲戚——顺路跑;看似用功,实则稀松,碰上矛盾躲着走,遇上困难绕着走,脚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看似上进,实则停滞,顺水行舟无定力,浮萍飘零随大流。如果说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之懒,那么这种勤奋就是一种披着“勤勉”外衣的、极具隐蔽性的深层次之懒,其实质为心之懒、智之惰、思之庸。

  纵览古今中外,从来不缺风雨兼程的勤勉者,也从来不少夙兴夜寐的勤劳者,但真正成就一番事业、造就可圈可点成绩者,则寥如星辰,凤毛麟角,何也?心也、智也、思也。因为,只有“心”攀登过的高峰,手才有可能触及;只有“智”已丈量过的地方,身才有可能到达;只有“思”飞翔过的领域,脚才有可能踏到。因此,真正的勤奋是心追手摹的追求,是精益求精的探索,是仰之弥高的升华,是心手合一、锲而不舍的精进;不是人勤心懒的原地打转、身勤智惰的随波逐流、体勤思庸的低水平重复。

  心智为舟,勤奋为篙,才可成功。宋朝书法家米芾幼时跟村里一私塾先生学习写字,三年时间毫无长进,老先生怕影响名声,将米芾赶出私塾。一天,得知有位字写得相当漂亮的秀才路过家乡,米芾欣然前往求教。但秀才提出:必须买他的纸(五两纹银一张)写字才肯教。对家贫的米芾来说,这个条件着实苛刻。但米芾学书心切,为了不错过这个难得机会,苦苦哀求母亲变卖一件压箱底的手饰,得五两银子买了秀才一张纸。面对这么贵的纸,米芾左思右想,迟迟不敢下笔。秀才语重心长地说:“写字最重要的不是用笔写,而是用心写。”说完,原封不动地退还了五两纹银。米芾深有感悟,此后临帖,仔细研究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每一幅作品,反复揣磨,意会神悟,力求“察之以精,拟之贵似”,全神贯注苦练、勤练,终成一代大家。

  精进为径,勤奋为履,才可登上成功的巅峰。“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初去学寿司,从拧毛巾学起,滚烫的毛巾根本拿不住,但二郎坚持下来,耐着性子一天一天努力,忍受寂寞,磨砺心性。等到将拧毛巾这样枯燥的事情练到炉火纯青后,二郎花十年时间去了解各种食材,想尽一切办法将食材的鲜美发挥到极致,做了几百次煎蛋后,才偶尔成功一次……当世界各地名厨惊叹二郎的寿司“这么简单的东西,何以有如此深度的味道”时,二郎说:“这是极简的纯粹,我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总是追求有所进步,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能知道巅峰在哪儿,所以我不会觉得完美,那就必须时时刻刻磨练手艺”,“一旦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身心投入,穷尽一生磨练,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卓越为的,勤奋为矢,才可命中理想的靶标。被歌德喻为“神的创造力在人间化身”的莫扎特,14岁时就被公认为音乐天才,但他并不满足。为追求对音理的精准理解和对旋律的精准把握,他钻研《算术的艺术》、《计算艺术与代数》以及哲学、文学等学科,扎实培养自己的数理思维和艺术品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他音乐家的作曲,进行大量对位分析和研究。正是广泛地涉猎和锲而不舍地追求,成就了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不朽。当人们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来自其不凡天赋时,莫扎特说:“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每个从平凡走到卓越的人、每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哪一个不是忍受寂寞,精雕细琢地逼近极致?哪一个不是专注一心,百折不挠地追求完美?哪一个不是不断扬弃否定,千锤百炼走向崇高?他们是心智的勤者,思想的勤者,是知行合一的勤者。

  “质量之魂,在于匠心”,李克强总理2017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上讲,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虽然我们的生产能力在某些领域足以养活全球人口,但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的整体制造水平还处于中低端层次。这有科技水平的问题、体制机制的问题,但缺乏心追手摹的追求者、精益求精的探索者、仰之弥高的升华者,总之,缺乏知行合一的勤奋者,应该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培养“大国工匠”,从个人来说,首先须从不做“勤奋”的懒汉起步,重点要从做心手合一的勤者发端。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除却武昌不是鱼

下一篇:王莽的小泉直一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