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的西游记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安仁 发布时间:2017-04-24
4月15日,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她自1958年进入电视台工作,1982年至1988年间,她率领团队历时6年,拍摄中国首部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成为几代国人心中经典。在技术原始、理念落后的时代创造经典,不仅源自杨洁团队在表演和技术层面的细致工作,更得益于他们的艺术精神。为真实再现《西游记》原著风采,他们不计片酬,不争名声。几位美术大师也拥有着相似艺术情怀,将心血凝结在西游题材创作中,留下了经典。
林风眠:留白是重要元素
1956年,林风眠创作了布面油画《戏剧系列:齐天大圣孙悟空》,成为《西游记》题材绘画经典。画面大面积留白,画家在其中描绘了孙悟空和沙僧两个戏剧形象。林风眠画中描绘的孙悟空四肢修长,单脚盘腿而立,灵活轻松地举起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尽显孙悟空超凡的本领。相比之下,沙悟净造型四平八稳,表现他忠厚低调的个性,拿着月牙铲,担负起贴身护卫唐三藏的工作,登山下水,不辞辛劳。一动一静,一瘦削一粗壮,一灵巧一憨厚,两下对比逸趣横生。
林风眠笔下的人像绘画,包括苗人、农民、渔民、古装仕女、时装女性、宗教人物、裸女和戏剧人物等诸多题材。戏剧人物是林风眠长期研究、反复推敲的重要选题,1940年代开始出现并逐渐丰富。是时,他主要描绘单一人物,注重人物造型和神情。1951年,林风眠离开杭州定居上海,从江南古城移居大都市的变化中,他的艺术风格因此发生转变。那时,艺术教授关良也居住在上海,二人互相影响,林风眠开始对正在历经全面改造的戏曲着迷。他笔下戏剧人物,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立体主义寻求造型的时空表达。
在画面表现层面,林风眠重点关注剧场整体互动及剧情发展的连续感。画面总出现两个形象,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同时运用圆形构图,使画面动势回环。传统西方构图理论使艺术家致力于令观者忘掉画面边缘,避免观众视线被锢在角落,画家设法将视线留在回环内。林风眠的戏剧人物油画,往往留下大量空白,留白成为画面组成重要元素,代表了戏曲舞台时空交织的特性。为打破白背景的边缘,他在作品中选择圆形为基本构图。人物的互动都巧妙地布置在一大圆形中。人物之间形成一个回路:左右边缘为两位人物的躯干,上沿是孙悟空高举的金箍棒,下沿则是沙僧的禅杖。用人物与兵器,巧妙地完成了画布上的艺术回路。在色彩层面,则以黄为主调,在光的作用下,亮黄色中又有桔黄、橙黄、褐黄、赭黄、柠檬黄、黄绿等等,创造出色调相对保守,而意态斑斓的人物形象。
关良:笔下即舞台
同样在上海,关良笔下的西游题材,既有与林风眠的诸多相似之处,也展现出另一种风貌。
关良17岁随兄东渡日本,归国后,长年从事美术教学。曾为郭沫若主编的《创造》杂志画插图和封面设计。他在上海美专任教之余,常欣赏京剧,偏爱画戏剧人物,并拜师学戏。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回到杭州、上海等地。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务。
关良的戏曲人物创作,对近现代国画史具有非凡影响。为后人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新的审美形象。关良笔下的戏曲人物,抓住人物瞬间情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作画不羁于解剖学,不讲究人体比例,看似信手涂鸦,却无不经过缜密构思,渗透出深厚绘画功力。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孙悟空大闹天宫”都是关良最钟爱的题材。画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关良的画笔表现生动的舞台效果。悟空举棒奋起,白骨精仓皇失措;《孙悟空大闹天宫》紧凑地描绘了九个各具情态的人物,构图繁而不乱,表现了孙悟空的英勇善战。关良的画,饱含着丰富的戏剧冲突,十分耐人寻味。
刘继卣:三矾九染绘天宫
如果说林风眠与关良笔下的西游题材略显抽象,刘继卣笔下的西游人物则活灵活现,宛如在世。
刘继卣是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他的艺术风格充满崭新的时代精神。他曾自称是一位人民美术工作者,为基础美术的普及、传播贡献了巨大力量。
刘继卣总是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感情来对待每一幅作品。他创作《闹天宫》,用工笔重彩。每一片盔甲,每一朵云彩,每一撮毛发,先用淡墨一遍一遍晕染,一般要染上十几遍以至更多,然后才去上色,这样色才浓重深厚。他一共创作了八幅组画,画了将近一年时间。每天从清晨画到天黑,直到看不清颜色才停止。废寝忘食,却自以为乐。
1956年《闹天宫》组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年画形式在全国大量发行,深受人们喜爱。随后《闹天宫》组画原作八幅,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转借给当时的中国美术组织机构,送到各地巡回展出。展览完成后,只还给他六幅画作,另外第二幅、第四幅原作却不慎丢失难以找到。事隔几十年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组织出版连环画珍品,从尘封的藏品中,将《闹天宫》组画丢失的第二、四两幅原作找到,随即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不莱梅的音乐家”纪念银币发行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