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凝聚合力 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03-30

摘要: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面前,更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这是3月26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透露的信息,也是中国一直以来秉承的态度。  从...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面前,更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这是3月26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透露的信息,也是中国一直以来秉承的态度。

  从新冠肺炎首例确诊到全球病例数量达到10万例经过了67天,达到第二个10万例用了11天,第三个10万例只用了4天,此后,仅过了两天,这一数字就从30万例迅速增至40万例。疫情蔓延之快,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也为世界经济蒙上阴影。

  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享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成果,提出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的中国方案,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随后,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再加码,一方面确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重心,另一方面详细部署疫情防控新阶段宏观政策,强调扩内需稳内需的紧迫性。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波及全球,抗击疫情及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也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多边行动和协调必不可少。值得关注的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峰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指出,各国正在向全球经济注入超过5万亿美元,作为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经济措施和担保计划的一部分,抵消大流行病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声明谈及四大领域,包括协调公共卫生措施抗击疫情、财政政策协调维护世界经济、应对疫情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干扰、加强全球合作。

  “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发言中强调。

  面对这场全球范围的长期战,不仅需要世界各国携手,也需要国内政策的精准、有力。作为受疫情影响较早的国家,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前期,为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国已经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金融方面的举措包括增加市场流动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和35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财政方面的对冲政策,则以大规模减免社保企业缴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为主体,仅社保缴费减免一项,规模就达到6000亿元以上,力度超出预期。

  同样重要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在“防疫”和“复工复产”上力求平衡,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金融稳则经济稳。当下,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可控,A股较全球股市明显抗跌,同时,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持好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贡献。

  目前来看,中国国内政策空间大、弹性足,应对挑战还有着充足的储备。在多国推出降息等宽松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并未盲目追随,而是结合自身状况,根据经济需要灵活适度调整。现阶段,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较高,“三档两优”框架的建立也有助于结构性调控。同时,LPR传导机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以期更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此外,我国赤字率水平总体较低,政府部门债务风险可控。这些“弹药”都有利于打好下一阶段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可否认,难点堵点痛点依旧存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就中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际贸易需求下行压力加大。

  下一步,首先,在宏观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运用好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次,在复工复产的同时,还需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最后,加强全球治理、增进国际协调也是当务之急,“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方能携手战“疫”,共克时艰。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1变1.25”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